“文化+”跨界破圈,解锁消费增长新密码
2025-03-25 09:49 作者:盐城 渔翁

一部“悟空”游戏,带火多个打卡目的地;一部“哪吒”电影,全方位引发消费溢出效应;一枚“凤冠”文创冰箱贴,带动文创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增收……当前,传统文化以动态叙事融入当下生活,通过延伸“文化+”长链条,赋能形成新的消费内容、方式和场景,释放巨大增长潜能。

“文化+科技”,打造沉浸消费体验。科技是“文化+”长链条上的璀璨明珠,赋予传统文化全新的表达方式与消费体验。数字技术让博物馆的文物“开口说话”,观众借助VR、AR设备,能360度无死角观赏文物细节,还能参与虚拟考古、文物修复等互动项目,化身为历史探索者。AI技术助力传统文化内容创作,通过AI生成古典诗词、绘画作品,为文化创意产业注入新活力。而线上直播与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更是搭建起文化传播的“高速路”。非遗传承人秀出精湛手工技艺,民俗专家深入浅出讲解传统节日习俗。观众在欣赏这些精彩内容的同时,只需动动手指,就能下单购买心仪的非遗手工艺品,实现足不出户的文化消费,极大地拓展了文化消费的边界与版图。

“文化+旅游”,拓展多元消费场景。文旅融合是“文化+”的生动实践,为文化消费开辟出广阔天地。各地以传统文化为内核,打造特色文旅项目。西安大唐不夜城依托唐文化,还原盛唐街市风貌,游客身着唐装,漫步其中,赏唐风演艺、品唐韵美食,全方位沉浸于唐文化氛围,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消费场景。徽州古村落将徽派建筑、徽州三雕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开发,游客不仅能欣赏古建筑之美,还能参与木雕制作、徽墨歙砚体验课程,深度体验传统文化魅力,带动当地民宿、餐饮、文创产品等消费市场蓬勃发展。而这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政策的强力支撑。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深化文旅+百业融合”的发展方向,从财政补贴到金融创新,从城市更新到乡村振兴,一系列政策持续释放利好,2024年超2000亿元文旅专项债券,为文旅新业态注入资金“活水”,助力产业蓬勃发展,活力满满。

“文化+产业”,催生新兴消费内容。当传统文化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新兴消费内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时尚界,传统服饰元素如汉服的交领右衽、旗袍的盘扣,被巧妙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国潮服饰成为时尚新宠,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文化内涵服饰的追求。食品行业也掀起“文化风”,以传统节日为灵感推出的文创月饼、节气茶饮,将文化与美食结合,赋予食品独特文化附加值。教育领域,传统文化研学课程日益火爆,学生走进历史古迹、非遗工坊,在实践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素养,开拓文化教育消费新市场。

传统文化搭乘“文化+”快车,一路高歌猛进,在动态叙事的演绎下,融入生活方方面面,为消费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新起点上,我们需要继续以创新为桨,以文化为帆,在跨界融合的浪潮中破浪前行,开辟更多通往“诗与远方”的航道,将文化自信切实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续写传统与现代共荣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