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今辉”铺展江苏文旅融合新卷
2025-03-18 09:53 作者:盐城 海棠

近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行业标准《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四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休闲街区与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成功入选,这一成绩为江苏旅游增添了新亮点,更在全国旅游文化版图中标注了江苏新坐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苏,这片钟灵毓秀之地,旅游街区星罗棋布,是游客热衷的打卡之地,也是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如今,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旅游街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满足现代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是江苏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一味地复古,还是创新融入时尚元素?答案或许在两者之间的巧妙平衡。一方面,要精心呵护古建筑、传统技艺等文化瑰宝;另一方面,需与时俱进,引入新颖的旅游体验项目,为古老街区注入新的活力。

文旅深度融合,让“流量”变“增量”。近年来,文旅融合趋势显著,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已从数量追求转向品质追求。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休闲街区将运河文化与美食体验相结合,游客不仅能品尝到淮安特色美食软兜长鱼、平桥豆腐,还能欣赏到运河民俗表演。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则在保留古老街巷、明清建筑的基础上,引入了沉浸式戏剧表演,通过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文化遗产的传承,让古老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生机。江苏各地秉持“一街一特色”的理念,深挖文化历史,打造差异化、特色化、创新化消费场景,打破了传统旅游的单一模式,让游客从被动观光转变为主动参与、深度体验,推动文旅“流量”成功转化为发展“增量”。

文旅深度融合,需瞄准需求、推陈出新。从南京的夫子庙步行街、无锡的清名桥街区,到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常州的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每一个都是江苏响当当的文旅招牌。然而,在热闹繁华的背后,街区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旅游高峰时,过度拥挤的人群是否会影响游客的游览体验?商业气息的愈发浓重,是否会冲淡文化的纯粹性?这些疑问,提醒着我们在发展旅游街区时,要平衡好各方关系。江苏旅游街区应朝着多元化、高品质的方向发展,加强文化挖掘与创意转化,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提升街区的吸引力与竞争力,也要注重游客体验的优化,合理控制客流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

文旅深度融合,勾勒“诗和远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要“释放文化、旅游等消费潜力”“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等。无论是继续推动文旅市场持续回升向好,围绕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研究出台相关行动计划,还是加强文旅品牌建设,放大苏州古典园林、江南水乡古镇、昆曲等“最江苏”品牌效应,擦亮常州“青春乐都”、盐城“NICE盐城”等特色文旅品牌,再或是探索文旅深度融合和数字科技赋能有效机制、持续改进艺术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和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江苏将依托“国字号”街区,持续拓展文旅产业的“增量”空间,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探寻江苏魅力,让城市文旅从“爆红”变“长红”,持续“圈粉”,有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趁春光正好,让我们漫步古韵今辉交融的江苏街区,聆听古老故事,感受时尚律动,赴一场充满诗意与烟火气的“苏”式城市休闲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