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奏响奋进“三步曲”,铺展江苏海洋新程
2025-03-01 09:46 作者:盐城 沁雪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近日,江苏首次编制的《江苏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为海洋发展指明方向,对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意义重大,奏响了涵盖生态经济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滨海家园雕琢的奋进“三部曲”。

“功能分区”绘生态经济图,“保护开发”筑海洋可持续根基。科学的海洋功能分区,是江苏海洋发展的“导航图”。《规划》将管辖海域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和海洋发展区3类一级功能区,其中海洋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6类二级功能区。超三成的生态保护区与控制区构成“生态长城”,严格限制开发活动守护海洋生态根基,如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为珍稀鸟类提供栖息家园。近七成海洋发展区则化身“海洋引擎”,江苏20座沿海渔港串港成链形成现代化渔业枢纽,每年保障10万艘次渔船安全作业,彰显海洋经济发展潜力。这种“保护优先、分区施策”的空间治理体系,既筑牢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又拓展涉海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为海洋可持续发展提供江苏样板。

“三纵三横”搭建协同发展桥,“三市携手”驱动区域经济船。《规划》系统谋划,以海岸带地区“三纵三横三门户”总体格局,打造区域发展“动力源”。“三纵”涵盖临海城镇特色带、沿岸综合发展带与近海生态保育带;“三横”包括沿东陇海线、淮河、长江三大发展轴;“三门户”则为连云港“一带一路”国际枢纽港、盐城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近年来,连云港海头镇构建“养—捕—加、储—运—销”全产业链,形成海洋渔业产业集群;盐城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显著提升海洋生态服务功能;南通依托科研产业优势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三者协同发力,沿海地区正加速成为江苏经济增长新引擎,不仅强化区域协同发展动能,更有效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全面提升江苏在全球海洋经济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资源巧配”奏响融合发展曲,“人居精筑”打造滨海幸福湾。《规划》中资源利用、人居建设相关举措,筑就滨海幸福生活的“幸福湾”。在资源利用上,遵循集约高效原则,采取利用存量围填海、融合用海方式、推进海域立体化利用等举措,提升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使海洋资源充分发挥价值。盐城大丰区采用“一地两用、渔光互补”模式,整合光、水生态资源,打造“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融合经济,践行“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人居建设上,坚持“拥海、近海、亲海”三位一体,连云港连云区的在海一方公园集休闲观光于一体,实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意栖居;同时,遵循生态理念,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为滨海居民的生活提供坚实保障。南通如东通过高标准海堤工程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打造“港湾焕彩人皆乐,福祉绵延岁月宽”的安居典范。这种资源集约利用与生态宜居建设的深度融合,既释放海洋经济发展动能,又筑牢滨海民生幸福根基,为新时代滨海城市发展树立生态人文标杆。

《规划》奏响的这曲海洋发展“交响乐”,不仅为当下江苏海洋发展定调,更将在未来持续演奏,助力江苏在海洋领域创造更多辉煌,迈向更高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