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让孩子们的课间重“焕”新活力
2025-02-17 10:14 作者:盐城 方丽萍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2·15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全省义务教育学校课间时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这一政策看似只是时间上的微小调整,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变革,体现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导向,让教育从知识传授延伸到对“人”的关怀。

全面实施,让学生“跑”起来。学生的体质健康,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更是牵动万千家庭的民生大事。近年来,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学生近视率、肥胖率居高不下,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教育部发布的《2023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超过50%,肥胖率接近20%,体能测试达标率不足60%。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其未来健康造成长期影响。不难看出,《通知》要求把课间时间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明智之举,更有利于孩子们走出教室,参加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让课间活动成为孩子们的技能“交换场”和体能“加油站”。

多元创意,让学生“动”起来。为了让一株株幼苗茁壮成长,江苏多地学校纷纷出谋划策,在课间精心推出多样化的体育运动和各具特色的趣味游戏。在南京栖霞区实验小学,根据学生最喜爱的游戏进行分类,在操场、班级、走廊等地设置不同游戏区域。在无锡南京师范大学滨湖实验学校九龙湾分校,通过对部分区域改造,地面绘制了超大号的飞行棋、跳房子等游戏图案,将安全教育、科学知识融入课间活动。在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推出各类活动项目菜单让学生自主投票选择“我喜欢的活动”,还增设“我推荐的活动”,通过班级讨论、校园投票等方式让学生推荐喜爱的游戏并设计规则……种种表明,江苏中小学校亮实招,出妙招,把“课间十五分钟”还给孩子,真正让孩子们“动”起来,让他们在自由活动中释放天性、增强体质、提升幸福感。

家校“联盟”,让学生“活”起来。好政策需要真落实,如何让“课间15分钟”真正发挥作用,还需学校、家长、社会共同携手。学校要不断完善体育设施,优化活动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多元、有趣的课间活动。老师应转变观念,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参与户外活动。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进行创新性改革和有益尝试,共同创造张弛有度的校园生活。相信在接下来科学合理的落地实施中,能让课间延长5分钟的“加法”成为教育“加分题”。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期待,当课间铃声响起,每一个孩子都能走出教室,拥抱阳光,释放天性,在运动中强健体魄,在游戏中培养友谊,在放松中激发创造力。让这15分钟成为孩子们校园生活中最美好的“小确幸”,让他们的童年因这份自由与快乐而更加绚烂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