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民生无小事 好政策要成真福利
2025-01-07 11:29 作者:盐城 杨思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近年来,随着医保改革不断深化,从医保药品目录不断更新到检查费用持续优化,再到药品集采稳步上新,医疗保障体系正在加快完善。

分毫相争,算好“民生账”。最新实施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药品91种,癫痫病“救命药”氯巴占片在谈判中从每片从2.43元降至2.11元,糖尿病创新药缓解患者每天都要扎一针的痛苦……金额、次数的变化为更多患者家庭带来温暖与保障,药品虽小,健康事大,这笔笔小账的背后是党和政府对罕见病患者小群体的不漠视,对慢性病患者大群体的不忽视。随着一次次目录调整、一回回价格谈判,全民健康得到一步步保障,未来的药品调整将会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具幸福感的感受。

把住关口,破除“老病根”。患者逐级求医屡见不鲜,但其衍生的逐级检查却成为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排队、缴费、做检查,现实中的“大处方”、频繁检查、滥用药让老百姓既多花了钱,又跑断了腿。国家好政策怎样变成群众真福利?推动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是关键,检验检查是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接连出台的利好政策不断优化检查费用,而部分医院将医生“增收”之路引往医院“创收”之门,出现费用基数小了而检查频次多了的怪相,检查结果互认、共享的难点堵点多在于此。国办印发的文件中明确指出,严禁向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这一原则若得到有效施行,将在患者、医生、医院之间求得最大公约数,推动过度检查等医疗问题逐步解决。

降价提质,做优“加减法”。药品集采体质扩面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有目共睹,斩断利益链条、去处虚浮水分、降低购药负担,更多患者能买得起药。但要注意一个问题:药品质量不能跟着价格一起降。从买得起到用得好,在用药负担上做好“减法”、药品质量提升上做好“加法”,需要药企、医保、药监多方协同努力,坚决杜绝牺牲质量换价格等舍本逐末的恶劣现象。只有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才能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更坚实支撑。

医保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药品、检查、医疗服务等多个方面,每一步都承载着民生的期盼与国家的担当。这不仅是数字与制度的交织,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机制,推动资源合理配置,才能早日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