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060个,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是今年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截至目前,今年全省实际开工改造1114个,惠及居民约28万户。“十四五”以来,全省开工改造老旧小区超过5700个,已提前并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既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更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政府上菜”到“居民点菜”,从“单个小区”到“成片连片”,从“房屋焕新”到“空间优化”……江苏各地以“绣花”功夫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提档升级,瞄准难点堵点,补齐民生短板,让一个个老旧小区脱下“旧衣”,穿上“新衣”,实现颜值、气质“逆生长”,让生活更“新”。在苏州,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采用旧改与加梯“齐头并进”的模式,让“老”居民享受“新”生活,让幸福宜居“一键直达”;在无锡,多个老旧小区对“症”改造,坚持“改造与改善相结合”,实现了从“面子”到“里子”全面焕新……各地高质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坚持内外兼修,注重细节雕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助推织密扎牢住房保障网。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老旧小区改造中每一处细节的完善和每一项设施的更新,不仅是对小区整体空间的优化,更是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需求,就是改造的方向。“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改后怎么管”,都应尊重居民的意见,让居民在小区改造中“唱主角”,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聚焦老旧小区居民“急难愁盼”,按照应改尽改原则,“哪不行改哪、缺什么补什么”,让居民全过程参与改造决策、监督和评价,最大限度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真正使老旧小区改造“接地气”“惠民生”。今年以来,无锡、盐城、镇江、宿迁、南通等地针对老旧小区改造与居民进行面对面交流,倾听居民心声,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居民从“住有所居”变“住可宜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好管一时,治好管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后续管理。江苏各地把准老旧小区“旧地升温”的“时代脉搏”,进一步健全建设管理机制,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后半篇文章”,积极探索建立从“焕新”到“长新”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更好实现老旧小区的精治、善治,让居民享受更美好、更有品质的生活空间。南通崇川区创新打造物业服务社,实行托底式服务,由社区牵头组织,形成“反馈、协商、处理”诉求解决闭环,让小区服务更“走心”,群众生活更“舒心”;苏州虎丘街道下足“绣花功夫”,积极探索老旧小区治理新路径,全面调动社区党员、网格员和小区居民“三方力量”,推动“呼”有平台、“应”有成效,共绘邻里关系更“和睦”、小区环境更“宜居”的“幸福场景”。
改变的是环境,凝聚的是人心。要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让更多“老房子”变成“好房子”,“旧”地“改”出居民幸福生活,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