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有理 /正文
漫评:奥运“流量”变经济“增量”,“燃爆”消费市场
2024-08-13 11:05 来源:我言新闻 作者:0

巴黎奥运会圆满闭幕,中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不负使命,勇夺40枚金牌、27枚银牌、24枚铜牌,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本届奥运会,不仅激发着运动员的竞技热情,也催生了独特的“奥运经济”。从运动员同款配饰到奥运周边产品,再到茶饮美食的跨界狂欢,奥运热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激发全民消费热情。

“体育搭台,经济唱戏”,巴黎奥运会虽落幕,体育经济新篇章正起航。本届奥运会,运动员们奋勇拼搏,感染着每一位观众,投注在他们身上的目光让体育“注意力经济”的倍增效应凸显。黄雨婷、盛李豪在射击10米气步枪夺得首金,电商平台“射箭馆”搜索量大幅增长,商家纷纷上线“黄雨婷同款发卡”,相关商品300余件,一周内相关话题热度上升120%;郑钦文夺冠之后,同款网球裙一周内搜索热度提升240%;17岁的全红婵再度获得奥运会跳水冠军后,“全红婵同款拖鞋”在淘宝卖爆。与此同时,奥运还带火了运动场馆。在上海、北京等城市,网球场“一场难求”;羽毛球、乒乓球等传统热门项目,大众参与热度进一步提升;冲浪、攀岩等小众运动,参与度也被激活。体育热“燃”动消费潜能,掀起一股运动新潮流,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美好。

餐饮美食“蹭上”奥运,点燃文体消费热情。在这场全球瞩目的体育盛宴中,茶饮行业悄然加入了“奥运经济”的狂欢行列,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茶饮×奥运”流量争夺战。喜茶率先领跑,首推哑铃杯果蔬茶,融合健康、时尚与体育精神,让消费者在品味中感受运动的力量与激情。紧随喜茶之后,各大奶茶品牌纷纷响应,分别推出了一系列以奥运为主题的创意饮品,从包装设计到口味搭配,无不体现出对体育精神的致敬与传承。同时,夜间奥运赛事的播出还带动了夜经济的繁荣,海鲜、火锅、烧烤等夜宵成了观赛的标配,订单量大幅上涨。各地抓住奥运火热的“流量密码”,为消费市场添“食”力。

影院“遇上”奥运,解锁文体消费新场景。国内首次实现将奥运盛会实况现场在影院银幕转播,“影院看奥运”的沉浸式体验将氛围感拉满,广受青睐成为新风尚。银幕内外奥运激情同频共振,影院内热烈气氛堪比奥运现场。在巴黎奥运会期间,全国800多家影院向公众推出赛事直播活动,只要预约拼场的观众人数达到开场标准,观众就能走进影院,一起观看比赛直播。活动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和参与。以7月30日为例,中国组合王楚钦、孙颖莎获得中国乒乓球历史上首枚奥运混双金牌,该项赛事影院直播共放映412场,票房达到112万元,观看人次2.48万。“影院+赛事直播”,“文+体” 跨界融合,创造出了全新的消费场景,给消费者带来了别样的体验,是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成果。

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2.8万亿元,从业人员超过800万人。在政策加持下,相信奥运热带来的“奥运经济”并非短期效应,中国的体育产业将迎来长足的发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