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它带着伴侣一起回来了!”11月21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区管护科副科长陈国远通过无人机镜头捕捉到了令人振奋的一幕——编号YC257的丹顶鹤正舒展双翼,与伴侣在湿地中悠闲觅食。这只去年获救的丹顶鹤从内蒙古草原启程,跨越千里如期返回盐城越冬,以一场跨越南北的旅程,诠释着生命的坚韧与守护的意义。
故事始于去年寒冬。2024年12月17日,陈国远接到附近村民求助电话,在缓冲区发现一只无法飞行的丹顶鹤。他与同事赶赴现场后确认,这只两岁左右的亚成体丹顶鹤虽无明显外伤,但却体力不支、精神不振,随即被紧急送往保护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
“我们为它制定了详细的救护方案,包括营养支持、健康监测与行为观察。”救护中心相关负责人陈刚介绍。经过十余天的悉心照料,丹顶鹤体力逐渐恢复,重新具备野外生存能力。为实现精准保护和长期监测,12月28日清晨,工作人员为它佩戴上编号YC257的环志与卫星跟踪器,在晨光中将其放归湿地。
2025年3月,在野生丹顶鹤大部队北迁五天后,“YC257”也开启了北归之旅。卫星信号全程追踪,完整记录了它抵达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的迁徙轨迹。
更令人惊喜的是,今年4月陈国远与同事赴内蒙古科尔沁开展野外跟踪时,发现“YC257”不仅状态良好,身旁还多了一位形影不离的“伴侣”。“当地保护区同行表示,这个区域很少有丹顶鹤到访,我们推测它们是在北飞途中相遇结缘的。”陈国远回忆道。
秋意渐浓,候鸟南迁的季节如期而至。远在内蒙古的“YC257”再度牵动着保护人员的心。卫星跟踪器清晰记录下它的“返乡路线”:10月18日自东乌珠穆沁旗出发,飞行约100公里后短暂休整;随后途经通辽、盘锦、唐山、东营、连云港等地,于11月21日抵达盐城保护区,途中最高时速达108公里,归家之心迫切。
“看到它平安归来还带着伴侣,所有的牵挂都化作了欣慰与感动。”陈国远说。通过卫星定位和无人机确认,这对丹顶鹤已完全融入湿地环境,时而展翅盘旋,时而低头觅食,姿态自在惬意。“我们将通过卫星追踪与地面巡护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关注‘YC257’和其他丹顶鹤的动态,确保它们安全越冬,明年春天顺利北返。”
作为全球重要的候鸟越冬地,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都会迎来数百万只候鸟,其中丹顶鹤是最具代表性的物种。今年入冬以来,大部分丹顶鹤已陆续抵达。为营造适宜的栖息环境,保护区提前开展了芦苇、互花米草等植被清理,备足越冬饵料,并强化“卫星监测+地面巡护”联动机制,全方位守护候鸟栖息安全。
“‘YC257’携伴侣回归,是盐城系统性生态保护成效的有力印证。”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张华彬表示,从个体救助、种群保护到栖息地修复,盐城已构建起完整的保护体系。丹顶鹤携侣南归既是对湿地环境的直接认可,也从行为学层面印证了保护措施的科学性。该案例凸显了盐城湿地在丹顶鹤保护中的关键地位,展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成果。
“YC257”的迁徙之旅,不仅是丹顶鹤生命力的生动写照,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感人篇章。在这片广袤的湿地之上,守护与回归的故事正在续写新的传奇。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丁中明 陈婷
图片来源: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徐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