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路边摊” 功夫在“场外”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11-25 19:12

建好的菜场空荡闲置,附近马路却摊贩云集,这般“场内冷、场外热”的“冰火两重天”景象,在许多城市并不少见。市民对便捷购物的旺盛需求,实则反映出城市管理中需要持续优化的环节,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考验着城市治理水平。

小贩要经营、市民要买菜、道路要畅通,三方需求皆合情合理,都应被看见与尊重。南京马拉松期间“岛式穿越”的交通管理,既保障赛事顺利开展,又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这份精准施策的背后,正是治理能力与治理自信的生动彰显,治理“路边摊”这一复杂课题,需要同样的底气与考量。

破解难题,首重治理智慧。治理的核心在于“以人民心为己心”,做到便民利民不扰民,本质是站稳群众立场,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建好菜市场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探寻“市场无人问津”根本原因:是位置偏僻不便抵达,是管理细节有待完善,还是收费标准需要调整。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心声、观察实际情况,从民生需求出发寻找解决方案,让治理举措贴合实际、符合民意。

落实举措,离不开扎实的治理能力。城市管理本质是服务人民,既要守护城市整洁有序的“面子”,也要关照百姓生计需求的“肚子”。治理从不是追求简单的“一刀切”。通过科学规划划定适宜经营区域,结合实际设定合理经营时段,配套提供水电保洁等必要服务,引导摊贩规范经营,既满足市民日常购物需求,又保障道路通行顺畅。功夫在“场外”,既需统筹各方利益、协调各类资源的硬实力,更要具备将民生诉求稳步转化为实际成效的执行力,推动治理在实践中持续升级提质。

治理见真章,自信自然生。城市的温度,体现在对每一个群体需求的悉心关照上。多方共赢的治理成果,既增强推进治理工作的底气,也让群众对城市发展充满期待,推动治理从“积极作为”变为“多方共建”,凝聚起城市持续向好的强大合力。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始终站在群众立场,用主动服务替代简单处置,用科学疏导代替机械管控,才能真正化解“场内冷、场外热”矛盾,让城市既有整洁清爽的“面子”,更有温暖人心的“里子”。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张咪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徐靖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