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完孩子上学,拐进菜场挑几样爱吃的菜,交给一旁的代炒厨师,转身去上班;中午下班接孩子时,顺手提回热腾腾的成品菜。这样的“菜场厨房”,正在我市悄然兴起。11月10日,在市区镇北路上的全无市集内,张女士告诉记者:“在市集内买好排骨、豆腐和生菜,直接交给师傅加工,回家就能吃现成的,对我们上班族来说太方便了。”当天,记者在全无市集内进行探访。
走进全无市集,一块醒目的“便民加工菜开工啦!”招牌映入眼帘。价目表清晰标注:“红烧鲫鱼12元、老鸡汤15元、炒肉丝10元、韭菜炒百叶5元……”代炒蔬菜一份5元,荤菜一份10元至15元。旁边还标注着宣传语——“超便宜的价格,大酒店口味”。
张女士的爱人在外地工作,她每天既要上班又要接送孩子,几乎抽不出时间做饭。“以前要么点外卖,要么匆匆炒两个菜,孩子不爱吃,说少了点‘锅灶气’。”她感慨,“现在不一样了,菜是自己挑的,加工过程看得见,吃起来放心,关键口味也好,还保留了家的味道。”
这样的“一站式”加工服务,不仅解决部分家庭“没空下厨”的难题,也让菜市场在传统买卖功能之外,延伸出“共享厨房”的新功能。
“我们这个便民加工区才开张10天左右,目前更多是公益性质。”全无市集主理人杨石宝介绍,他此前专门前往上海、苏州考察,将“菜场代加工”模式引入盐城。
杨石宝将镇北路上一处闲置厂房改造为市集,内设菜市场,方便周边居民买菜。目前菜品加工区配有一名厨师和一名助手,提供清洗、切配、烹饪全流程服务。“人员工资,附带调料和配菜,目前基本谈不上营利,更多的是希望把服务先做起来,聚拢人气。”尽管一推出就受到欢迎,但杨石宝也坦言,如何持续拓宽业务、提升服务质量,是他目前最关注的问题。“我们借鉴了大城市的经验,发现这类服务特别能吸引年轻消费者。但要在盐城扎根,还需要不断摸索本地化的运营方式。”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像张女士这样的上班族、带娃家长成为这项服务的忠实顾客。一位刚取走加工好的红烧肉和蒜蓉菠菜的年轻人说:“比外卖更新鲜、透明,也比自己下厨省心。”
越来越多从业者开始瞄准菜场服务升级的新趋势。正如杨石宝所说:“我们期待更多手艺人、厨师能有展示技能的舞台,让菜场不仅是买卖的地方,更是温暖、便捷的生活枢纽。”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陶秋凤 文/图
编辑:梁鹤龄 李艳 徐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