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区域协同,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我市引发热烈反响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11-11 07:13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擘画了未来5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为社会各界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指明方向。

大家一致表示,要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紧密结合,全力以赴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努力实现服务大局与自身发展协力共进,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篇章。

向绿而行

塑造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

绿色,是盐城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王牌”。盐城正以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总抓手,努力在全省作示范、在长三角塑特色、在全国有影响。

“十四五”以来,盐城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致力打造美丽中国、美丽江苏的“盐城范例”,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绿色,是盐城最厚重的底色,也是我们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优势。”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姚宁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体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和美丽盐城建设。聚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PM_2.5和臭氧协同控制,推动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优化空间格局,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通过完善治理体系、强化法治保障、推动全民行动,持续擦亮盐城生态名片,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努力在长三角地区展现绿色标杆形象。

盐城拥有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新能源总装机容量和发电规模连续15年位居全省第一。“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企业发展锚定了前进方向,更加坚定了我们在盐城这片‘风光’沃土上深耕新能源产业的信心和决心。”盐城国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国胜说,作为以绿色能源为核心产业的地方国有企业,盐城国投集团坚持服务全市大局,十年来发挥科技创新、产业引领、安全支撑作用,形成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未来,企业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继续服务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风光火气氢”一体化布局、“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稳步提升装机规模;强化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协同,推动发展模式从资源驱动向产业、消费、创新、人才、资本协同驱动转变;积极向综合能源服务领域延伸,布局绿电直连、零碳园区等新场景,加快构建能源“开发—运营—服务”全生态。

“射阳港零碳产业园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以建成国家级零碳园区为统领,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在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绿色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着力塑造沿海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江苏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海洋新能源(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克宁表示,将充分发挥海上风电资源禀赋,高效运行龙源、远景两座大型储能电站,为零碳转型和能源结构优化奠定坚实基础。坚持“源网荷储智”协同发展路径,持续推进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切实提升企业绿电使用比例和用能效率。加快推进智慧电碳管理平台建设,推动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示范工程落地。积极探索绿电交易、碳交易等机制创新,以制度突破引领转型实践,为全国零碳园区建设输出“射阳经验”。

向海图强

拓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空间

盐城是国家沿海开放城市,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城市。盐城大力发展现代海洋经济,持续拓宽开放通道,加快集聚高端要素资源,拓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空间。

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成辉表示,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将锚定建设“长三角北翼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目标,全力推动盐泰锡常宜铁路、东兴高速及东延等项目建设,加快响水疏港高速等项目。高标准做好“十五五”规划,全面打造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公铁水多式联运发展,建成运营滨海港铁路支线,开通青盐铁路货运功能,稳定海铁联运班列和中欧(亚)接续班列,新辟加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港口水运航线,深化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建设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升大件运输审批等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大力培育发展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重点围绕低空经济、大数据赋能以及交通新业态、新平台发展等,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强人工智能在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应用,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积极应用清洁能源装备,全力打造智慧绿色交通。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紧扣滨海战略定位,立足深水港口优势、临港产业基础及绿电资源禀赋,加快释放‘蓝色引擎’澎湃动能。”滨海县发改委主任刘德灿说,聚力构建多能协同综合能源产业体系,聚焦能源转型与区域发展需求,加快构建以风光火气氢能、新型储能及冷能利用的能源全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能源产业高地。聚力打造临港特色高端装备制造体系,重点发展特色专用装备、新能源装备、海工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等细分领域,打造具有滨海特色的装备制造体系。聚力发展高端绿色新材料产业体系,推动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升级,建成长三角地区具有鲜明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基地。聚力构筑医食协同医药健康产业体系,构建化学药、中药、医药研发与配套服务、健康食品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盐城欢乐基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位于盐城跨境电商产业园,是一家专注于毛绒玩具出口的企业。公司董事长孔祥宇说,欢乐基正不断加快“出海”步伐,加大海外市场调研力度,积极参加海外专业展会拓展业务,及时了解国际市场最新动态和需求变化。借助跨境电商平台,优化线上销售渠道,全方位提升用户体验。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精准预测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更好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加强与海外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构建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加强与海外仓的合作,缩短配送时间,提高物流效率。在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企业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国际市场竞争中,为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向新转型

深化产业创新协同协作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创新是发展的引擎。盐城深刻把握“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这一核心要求,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产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和区域合作的主阵地。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陈苏萍表示,将积极向上对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规划和沪苏两省市“十五五”规划,力争将集聚区发展纳入两地顶层设计。全面深化与上海临港、光明等上海市属国企产业协作,力求在上海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时优先考虑“大丰飞地”。立足长三角产业分工,主动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要素流通、加快成果转化方面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紧扣当前经济形势,动态调整集聚区产业规划,在新能源领域探索新赛道新路径,在健康食品方面寻求与光明集团共建海产品深加工基地。创新“飞地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充分调动沪苏合作共建各方的积极性,助力集聚区打造一体化合作典范,使“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迅速隆起。

作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创新平台,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以海洋可再生能源相关领域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以及产业化项目孵化为核心,获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包洪兵表示,中心紧扣“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求,搭建“研发—检测—认证”一体化平台,通过“揭榜挂帅”项目攻坚核心技术,“拨投结合”项目加速成果落地,用全链条服务破解科技与产业融合难题。响应“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部署,已引进50余个创新团队、集聚近1100人,为技术突破筑牢人才根基。下一步,中心将聚焦海洋能源领域“卡脖子”问题,深化创新联合体建设,拓展国际合作,以更多硬核成果践行全会精神,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沿海新动能。

作为长三角地区印制电路板行业领军企业,江苏贺鸿电子持续深耕原始创新,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成效进一步彰显。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朱利明说,公司持续加码研发投入,年均拿出销售额10%作为研发经费,年均推进15个研发项目,形成覆盖医疗设备、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多领域的非常规印制电路板产品体系。核心技术攻坚成果丰硕,不仅自主突破高精密线路板等关键技术,做出14层5G高频电路板等国内领先产品,还掌握了PTC电子元件技术、陶瓷基线路板技术等。创新平台与智能生产双赋能,建成省企业技术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通过智能检测系统实现生产全流程实时管控,生产效率提升30%。下一步,公司将紧扣全会精神,聚焦AI和高端半导体领域攻坚关键技术,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成果转化,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戴汇

编辑:梁鹤龄 李艳 蔡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