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举全市之力建设的“核中之核”,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肩负着全市产创融合“探路者”的使命,承载着盐南人才高地强势崛起“急先锋”的期望。对接落户华北电力大学刘建国团队、江苏正道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夏平原团队等13个高层次人才团队,集聚各类科创人才近1500名……近年来,该园区以清晰的产业路径精准集聚绿色低碳人才,以人才动能反哺产业创新与升级,逐步探索出一条“产业聚才、人才兴产”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按照“1+7+N”的总体思路,构建“人才引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中试检测—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以“一域科创”赋能“全域发展”。园区已成功转化科技成果20项,投运创新应用示范场景10余项,获国家重大科技立项2个,创成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集聚大院大所9家、央企国企7家、行业龙头22家,落地高水平科创项目103个,绿色低碳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洋经济领域,盐南高新区与南京师范大学共建江苏海洋经济技术研究院,围绕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校地合作等方向开展合作,加速培育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涉海科创资源在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集聚。双方已初步形成了四大类别33个具体合作项目清单。目前园区已与南京师范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累计1484名本科生、297名硕士、116名博士在园区开展科研、实习工作,贯穿学制的联合培养机制已经形成,产教融合的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盐南高新区依托已落户园区的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连续两年在该区举办MI绿电创新大会,吸引来自全球十多个国家的能源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盐南,共同推动国际清洁能源合作交流。同时,充分发挥人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先后从国企选派27名优秀青年人才至民营企业锻炼,已形成人员关系、工资关系向民企“双转移”的成功案例,产才融合的动能正在持续迸发。
“盐南高新区不仅是绿色低碳产业的‘创新策源地’,更是人才就业创业的‘逐梦新舞台’。”来盐人才纷纷点赞。为进一步拓展引才半径,盐南高新区抢先布局“人才飞地”,鼓励企业在域外建立离岸研发中心及各县(市、区)在盐南高新区设立离岸研发机构,就地延揽创新创业人才37人。中氢源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飞地引才,不受注册、参保地限制,申报2025年“黄海明珠人才计划”重点人才工程,形成“研发科创在域外,成果转化、场景应用在盐南”的协同创新格局,为园区人才队伍注入“新活水”。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还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西伏河科创母基金、5亿元的西伏河绿色能源科创基金,以真金白银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支持。
目前,该区累计入选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项目15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12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产创融合的成果正在不断丰硕。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姜琰 范进 通讯员:刘彦金兴晨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王艺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