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11-05 18:52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我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落地见效。

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

四中全会对“三农”工作作出重大部署,为做好“十五五”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施建霞表示,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奋力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方向,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聚力打造东部沿海大粮仓,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抓手,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提升,高标准建成“三纵三横”片区,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推动农村全面进步。以推动共同富裕为方向,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建设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全面发展。

良种基地。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市农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周汝琴表示,市农业科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扛起科技赋能重任,立足盐城所需、农科所能,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作示范。积极投身全市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以打造“农业科服枢纽+全链条农事支撑平台”为核心定位,强化科技服务“全链条”“一站式”,构建覆盖农业生产全周期的科技服务体系,让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文旅产业创新“双创”融合发展的“兴农模式”及农业科技成果“链式”转化新模式。聚焦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所需,以“体系构建+科技赋能”为核心,“政产学研用”协同推进,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

周汝琴(右一)介绍盐碱地改良与耐盐品种选育的科研攻关项目。

聚焦科技创新筑牢现代农业发展根基

科技创新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肩负着重要使命。盐都区农科所深耕稻麦科研育种50余年,先后育成稻麦新品种44个,累计推广超1000万亩,推动稻谷增收40亿公斤以上。实践证明,只有掌握种源核心技术,才能保障粮食安全。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郭红表示,要带领全院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把握农业农村发展新方向,聚焦农业科技创新,筑牢现代农业发展根基,并积极拓展农业科技服务领域,从稻麦育种向草莓、鲜食玉米育种等方面逐步延伸,从农业技术研发向服务乡村产业提质等方面延伸,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鲁曼(左三)到项目一线检查。

“四中全会强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这对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必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江苏军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建湖县高作镇陈甲村党总支书记鲁曼说。近年来,鲁曼带领村民搭建“电商+基地”模式,把火鸡肉、建湖大米等农产品搬上直播平台,让乡村好物直达城市餐桌;同时牵头成立合作社,整合近百户农户的土地资源,实现规模化种植养殖,既降低生产成本,又提升产品品质。“城乡融合不是简单的‘城市帮农村’,而是资源互补、双向赋能。”鲁曼说,今后将进一步拓宽联动路径,一方面升级电商供应链,引入冷链物流,让农产品“走得更远、卖得更久”;另一方面规划“农事体验+非遗研学”农旅项目,吸引城市居民走进乡村消费,让农民在城乡联动中持续增收。

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路径

村民在草房子“莓”好时光亲子采摘园内忙碌。

秋意正浓,盐都区学富镇周伙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草房子“莓”好时光亲子采摘园内,村民们正在精心管护开花的草莓苗,为不久后的丰收季做好准备;不远处的草房子乐园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与书香气息相互交融,构成一幅动人的乡村画卷。“通过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我们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周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天庆表示,将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深化农文旅融合,为村民增收致富开辟新路径,谱写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篇章。

蒯刚在猪舍照料生猪。

和鲁曼一样,滨海县大林生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蒯刚也是位“新农人”,目前蒯刚任滨海县通榆镇万岗村党总支副书记。蒯刚2007年回乡创业,建立滨海县雪刚养猪场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养殖,2013年8月成立滨海县大林生猪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目前有108个成员,生猪存栏6000多头,种植优质稻麦600多亩,种养结合。认真学习四中全会精神后,蒯刚感觉干劲十足。他表示,将进一步加快养殖场畜粪“变废为宝”配套建设,带动更多的种植户大户、农场等参与进来,联农带农,种养相结合,既保护环境,也给周边农户带来更高效益。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张长虎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于楠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