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希声——朴仁铉、徐邠双人展”日前在珠溪古镇画庄艺术空间开幕。这是一场跨越国界、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对话,吸引了盐城当地众多艺术爱好者与市民的目光,为中韩文化交流搭建起一座桥梁。
跨越国界的艺术交融
“大音希声——朴仁铉、徐邠双人展”筹备历时数月,展览现场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参展的朴仁铉为韩国全北国立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导,其画风独特,静谧中蕴含着磅礴之势,在韩国艺术界享有盛誉。徐邠则是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导,笔墨温润中透显刚劲风骨,其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艺术是超越语言和国界的通用语言,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与盐城的观众进行一场无声而深入的对话,让大家感受到韩国艺术的独特魅力。”朴仁铉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说。
“我的艺术创作根植于中国传统的笔墨精神,此次展览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盐城与扬州,更能连接传统与未来。”徐邠告诉记者,希望画展能够引起公众对东方美学与当代价值的思考。
师承中韩的创新之路
有趣的是,这次画展中还藏着一段深厚的师徒情谊。本次画展的策展人是盐城师范学院的美术教师蔡华成,朴仁铉和徐邠都是他求学路上的老师。此次展览不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师生情谊的延续与升华。
“传统是我们的根基,只有扎根传统,才能汲取源源不断的养分;而创新则是艺术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蔡华成告诉记者,他梳理总结了两位老师的理念,并将其传授给自己的学生,鼓励学生打牢根基、继承传统,丰富艺术语言、大胆创新。
这个理念也贯穿于此次展览的策划与呈现。在展览的作品选择与布局上,蔡华成精心挑选了能够体现中韩艺术特色与交流融合的作品,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在艺术上的碰撞与融合,引发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入思考。
文化交流的鲜活载体
中韩艺术交流的情谊在画展中流淌,而KK-PARK国际街区与中韩文化客厅,正把这份跨文化情谊转化为融入日常烟火与产业发展的鲜活模样。
东大门KK-PARK国际街区坐落于盐城经开区核心区域,是“韩风国际文化名城”建设的核心载体,更是中韩文化交流的“超级窗口”和长三角文旅消费新引擎。它深度融合韩式商业文化与休闲体验,集商业消费、文化体验、国际交流等功能于一体,韩式建筑错落有致,餐饮街区烟火浓郁。就在不久前,街区的巨型屏幕直播“苏超”赛事,当地市民与韩国友人边看边聊,共享“足球+小龙虾+啤酒+烧烤”的轻松氛围。作为长三角极具韩风特色的文化地标,这里还是韩国游客喜爱的跨境打卡地,免签政策与便捷直航让“周末飞盐城”成为韩国人的旅游新风尚。
中韩文化客厅不仅是江苏网络文学IP孵化中心的承载地,同时也是“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基地”。这里聚焦网络文学与影视IP转化,搭建起中韩文化双向交流的重要平台。2023年以来,盐城市韩语学校在中韩文化客厅的支持下,在客厅二楼设置了韩语语言学习场所,为大家学习语言提供了平台,也为扩大中韩人文合作、增进中韩人民感情夯实了基础。目前,韩语学校已开设6个学期,累计完成130节课时的教学。盐城,正成为中韩两国民众交流的优质平台,在文学和艺术的感染下,中韩文化在日常相处中实现深度交融。
从画展上笔墨的交融,到街区里烟火的相依,中韩文化的交流从不是孤立的片段,而是浸润在岁月里的双向滋养。两国文化在相互倾听、彼此欣赏中,生长出超越语言的默契。
这种交流藏在一笔一画的共鸣里、一餐一饭的温情中,藏在年轻人对彼此文化的好奇里、创作者携手探索的勇气中。它让传统焕发新生,让距离变得亲近,更让文明的纽带在日常点滴中愈发坚韧。这份跨越国界的情谊,将在多元碰撞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王咏/文 周晨阳/图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徐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