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在全市上下引发热烈反响。
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紧紧围绕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和主要目标,以实干笃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篇章。
聚焦科技创新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会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令我们备受鼓舞。”盐城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杨刚表示,将始终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全力构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为三大主导产业,第三代半导体、前沿新材料、人工智能为三大未来产业,打造“3+3”现代产业体系。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深度融入全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局,全面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产业绿色提质升级。
盐南高新区新河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海洋表示,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全面放大“园街一体”运营机制,聚焦“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园”目标,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招大引特、提档升级、做优服务上下功夫,瞄准“2+4+N”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发展方向,招引标识度高、带动性强的龙头项目入驻。加强资源整合,依托联合创新中心,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长三角创新高地。
在联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生产车间里,全自动镀膜生产线正高速运转,一片片红外截止滤光片在0.3秒内完成精密镀膜。“这些高精度产品,已成为我们抢占市场的拳头产品。”该公司副总经理向浩成说,企业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光波导AI智能眼镜、半导体用玻璃晶圆等前沿领域,加速样品试制与产业化落地。同时,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双向发力强化团队实力,深化与头部客户的合作黏性,稳步夯实市场根基。
加快转型升级
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在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是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变革过程,需要转变观念、持续创新。
“紧紧围绕‘双碳’目标,全力推动传统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射阳县临海镇党委书记、盐城市纺织染整产业园党工委书记兰清华信心满怀。他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聚焦产业“壮筋骨”,厚植发展新优势。围绕拓品类、优品质、强品牌,开展全产业链“建圈强链”行动。同时抢抓设备更新机遇,推行“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梯次培育数字化车间到未来工厂,全面提升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阜宁高新区(郭墅镇)党委书记韩启海表示,将进一步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引领,强化数字赋能。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布局,夯实新型纤维材料、有机颜料两大基础产业。抢抓“两新”政策机遇,积极推动彩瑞、丽王等企业加速转型,鼓励和引导更多企业建设绿色工厂。以“产业筑基、创新赋能、绿色为底”,推动产业与生态深度融合,让新质生产力加速壮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更持久的动力。
“全会为传统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大丰区西团镇党委书记丁卫伟表示,在项目建设上,重点围绕金属表面处理装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强化产业链招商,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在做强“全国抛丸机之乡”品牌的同时,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严格落实“双碳”目标要求,严控“两高”项目准入,支持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推进绿色低碳
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响水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丁承侨表示,园区精准绘制产业“绿色图谱”,设立绿色产业基金,并全力创建省级国家级绿色园区。现有4家省级绿色工厂,围绕“双碳”目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通过推动费氏食品、金盟纺织等创建省级绿色工厂,目标直至年底绿色制造产值突破8亿元。园区一甸园等标杆项目的落户,不仅填补了NFC高端果蔬汁空白,更为打造长三角健康食品产业高地注入了绿色新动能。
金风科技江苏分公司总经理康红表示,面对国家2035年风电、光伏装机达36亿千瓦的目标,金风科技将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驱动”,聚焦度电价值成本(LCOV)优化,持续推进科技创新。锚定高端轴承、主控系统、可回收叶片材料等海上风电产业链最前沿、最紧迫的技术短板,通过建设新材料与关键部件研究所,搭建五大实验平台,重点攻克大型风电机组轴承技术等五项“卡脖子”技术,为盐城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贡献金风力量。
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滨海中心主任葛知灵表示,基层港航系统已锚定建设覆盖范围更广、质量标准更高、运行流程更顺畅、经济效益更显著的现代化水运体系目标。通过完善高等级航道网络布局、强化“东联西拓”主通道功能、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枢纽、深化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的互联互通、优化“通港达园”微循环系统等系统性举措,全方位、精准化提升港航融合一体化进程中的绿色发展、低碳转型、智慧赋能及安全保障水平。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刘君健 陶秋凤
编辑:梁鹤龄 崔治国 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