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经贸行”记者随笔②丨洽谈结束,这家企业送上“一支笔”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10-23 07:18

走在新加坡街头,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大部分都是燃油车,绿色低碳的新能源车反而少见。一问原因,新加坡能源紧张,电力大多依靠进口,电价是我国的两倍多。

正是这种潜在的用电焦虑,让盐城的风光资源,成为吸引投资的一大亮点。交流中,很多新加坡企业开门见山,就是奔着绿电来的。

不过要想拿到国际碳税“通行证”,绿电必须全程可溯源、可认证,需要成熟的园区配套。盐城对此也早有布局。比如,大丰港零碳产业园就建成了“一对多”可溯源绿电直供系统,吸引了联合利华、法液空等一批跨国企业落户。

除了绿电,盐城的综合区位也很有吸引力。一家大型能源企业在交流时说,进入中国市场,沿海往往是第一站。他们花了一年时间,从地图上端的辽宁丹东,到下端的海南三亚,跑了个遍,最后还是看中了盐城,理由也很明确。

一是开发腹地广阔,能够承载大型项目;

二是拥有众多一类开放口岸,设备再大也好运输;

三是主导产业规模全部超千亿,产业链条很完备。

所以洽谈结束时,这家企业特意为代表团送上了“一支笔”作为礼物,希望尽快落笔签约。

这样的互动,也给代表团增添了更多信心。只要坚定绿色低碳赛道,就完全有能力把资源优势,一步步转化为发展胜势。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殷俊杰

编辑:梁鹤龄 李艳 严成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