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中午,响水县黄圩镇大兴村农村超市内,店主张秀云接过镇村公交驾驶员徐海军递来的快件箱,箱中装满村民网购的日用品和农资。“以前村民取件得跑到几公里外的镇上,现在公交捎带、店里代收,每天能收发20多件,我还多赚些派件费,生意也更好了。”她笑着说,这是当地“交邮融合”带来的日常便利。
顺着镇村公交路线前行,黄圩镇寄递服务站内秩序井然。顺丰、通达兔等快递品牌集中入驻,包裹按村分类码放。“整合后运营成本下降三成,村民取寄件更方便。”站点负责人指着流程表介绍,每天10点,城乡公交将村级快件运至镇客运站,分拣后由驾驶员送往各村代收点,“下午就能到村民手里。”
双港镇寄递服务站的智慧灯条系统则让取件更高效。村民王大爷扫码后,对应包裹的灯条立即亮起并发出蜂鸣声,仅用十几秒便顺利取件。“以前找件得翻半天,现在跟‘按灯找物’似的,我们也用上高科技了。”他举着农具配件喜笑颜开。
村民便利的背后,是响水投入专项资金打造的县镇村三级寄递网络。目前,全县已建成8个镇级服务站、100个村级服务中心。这张网不仅送方便,更“寄”希望。黄圩镇黄桃种植大户施凤春算了笔账:“以前黄桃熟了愁销路,现在邮政在村口设点,当天采摘当天寄,第二天就能到上海客户手里,今年光黄桃就卖了两万多元。”丰收季,邮政工作人员还帮着打包,用独立网格纸箱搭配泡沫网袋保鲜。
这份“新鲜速度”的底气,来自灌江智慧仓配中心。堆垛机器人穿梭于货架间,立体冷库恒温储存着待发的西兰花和泥螺。作为周边规模大、标准高的智慧云仓之一,这里日处理小件15万件、大件3000立方米,每件快递成本减少0.2元,物流综合成本下降20%。“有了智慧仓,去年寄递量涨了三成。”启晨电商负责人说。夕阳下,载着泥螺快件的公交驶出村头。从“快递下乡”到“快递进村”,从“单向投递”到“双向流通”,响水的快递网络正织密便民网、架起增收桥,让乡村振兴的温度触手可及。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刘波
编辑:梁鹤龄 李艳 徐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