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
新华社《参考消息》
整版点赞盐城
书写中日韩地方合作新篇章
鹤舞鹿鸣,秋色连波
沿着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
成千上万只候鸟
正陆续飞抵江苏盐城黄海湿地
完成一年一度的生命约定
不久
这片生态净土将迎来另一场
跨越海洋的相聚
10月15日至16日,第26届中日韩友好城市交流大会将在江苏盐城举行。本届大会主题为“地方合作谋共赢开放包容促发展”,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江苏省人民政府、日本自治体国际化协会、韩国市道知事协议会共同主办。来自中日韩三国的地方政府、经贸机构和各界代表将齐聚一堂,共绘合作新图景。
中日韩友好城市交流大会始于1999年,轮流在中日韩三国举办,是极具影响力的中日韩地方政府对话平台。本届大会东道主盐城,正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坚实的产业根基与开放包容的姿态,成为三国深化地方合作的重要支点。
生态纽带
守护共同的生命航线
江苏盐城与日韩一衣带水,地理相近,生态相连。
盐城黄海湿地与日本、韩国候鸟栖息地一道,串起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生命航道”,并凭借其太平洋西岸最大、生态保护最完好的海岸型湿地,成为数百万候鸟无可替代的栖息天堂与“补给中转站”。
丹顶鹤是这片湿地最优雅的使者。每年秋冬,约有数百只野生丹顶鹤来此越冬。它们嬉戏、觅食、翱翔的身影,成为生态保护最生动的注脚。
在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家们模拟野外环境,通过持续性科学训练助力丹顶鹤种群稳步壮大。
“盐城着力在滨海湿地上守护丹顶鹤等具体的小物种,这种理念非常值得学习。”日本佐渡市市长渡边龙五在考察盐城丹顶鹤保护工作后深有感触。
时间回溯至1998年,日本朱鹮被确定为“野生灭绝”。次年,中国将朱鹮“洋洋”和“友友”作为国礼赠予日本,为当地朱鹮种群重建点燃希望。
如今,日本野生朱鹮数量已超过500只。而在中国,恢复朱鹮历史分布区的努力也从未停止。
2023年11月,20只朱鹮在盐城成功野化放归,标志着恢复朱鹮迁徙种群和自然习性的工作迈出关键一步。
生态保护离不开科学支撑和全球协作。
2019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盐城开始系统性的生态保护与湿地修复:在江苏省率先编制滨海湿地修复规划,建立“政府+联盟+协会+志愿者”协同保护机制,依托黄海湿地研究院等专业研究平台和韩国庆北国立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力量开展系统性生态监测,并以“720高潮位栖息地”国际样本为支撑,打造出建川鸟类友好种养区、射阳1号水库等生态修复案例。
(点击图片跳转查看)
不久前结束的2025全球滨海论坛,吸引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以及日韩专家实地考察盐城。这个发端于盐城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的高端平台,已升格为凝聚全球共识的“生态朋友圈”。本次论坛期间,《全球滨海湿地城市市长圆桌会议盐城倡议》正式发布,将会议共识转化为可落地、可推进的行动纲领,为包括日韩友城在内的全球滨海湿地城市可持续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经贸合作
从汽车产线到创新高地
黄海之滨,盐城与韩国隔海相望。这条地理上的天然界线,如今已成为中韩经贸往来最繁忙的通道之一。
自20世纪90年代首家韩资企业落户,盐城已吸引近千家韩资企业扎根,成为韩国在中国投资最密集的城市之一。
一切始于一场汽车产业合作。
本世纪初,韩国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有意在江苏展开布局,几经考察落地盐城,组建了中韩合资大型汽车企业——东风悦达起亚。2002年11月,首辆合资车型“千里马”下线,拉开盐城汽车产业发展序幕。
走进悦达起亚三工厂的焊装车间,558台机械臂昼夜挥舞,每55秒就有一台车身精准下线。这座2014年初投产的绿色智能工厂,以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及发动机车间组成全自动生产线。目前,悦达起亚已在盐城建成三座工厂,累计销量突破660万辆,销售收入超6600亿元。
2017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中韩(盐城)产业园,为双方全方位深化合作搭建起国家级平台。
在龙头企业和园区政策配套“磁吸”下,韩国SK集团全球布局中最大的动力电池基地落户盐城,累计投资45.4亿美元(1美元约合7.12元人民币),成为江苏近年来最大的外资项目之一。
江苏摩比斯第三工厂生产的发动机组装、驾驶舱等成品部件通过传送装置直连悦达起亚总装线,实现零部件与整车“零时差”配套。
如今,盐城已形成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从整车、零部件到能源,当地采购配套率达70%。
在中韩(盐城)产业园,天合光能、通威等光伏头部企业相继进驻,助力盐城打造全球知名的“能源光谷”。
数据显示,盐城已集聚韩企近千家,总投资超130亿美元,对韩进出口年均增长20%以上,形成从单一车企到“汽车+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主导产业矩阵。
盐城与日本的合作也结出硕果。
日本三协株式会社2002年在盐城经开区设立全资子公司盐城中大三协,深耕汽车装备领域,成为华东地区汽车座椅骨架核心供应商;日本东方工程株式会社携热处理技术落户,为本地制造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江苏富乐德石英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日本技术积累与MAZAK加工中心,为全球半导体厂商提供高纯精密石英产品,成为中日技术合作的典范。
开放载体与通道建设,为跨国经贸合作保驾护航。
盐城以中韩产业园、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综保区、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四块“国字号”平台为核心支撑,充分发挥其政策集成、产业集聚的聚合效应,以驻日本、韩国等经贸代表处为跨国沟通桥梁,持续拓宽对日韩双向合作渠道、织密国际经贸联结网络,为深化与东北亚区域经贸协同、融入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坚实支撑。
以盐城港为载体,深化陆海统筹、江海联动、港产城融合,着力打造更多更便捷的开放通道和平台,目前已开通63条国际国内航线,其中四条近洋集装箱航线直达韩国釜山、日本大阪,年吞吐量稳步提升,逐步构建起“海上联结南北、内陆贯通东西、向海融入中日韩”的格局,盐城已成为连接长三角经济圈与东北亚市场的重要海运枢纽。
文韵相融
在盐城遇见另一个“家”
当夜幕降临,东大门KK-PARK国际街区霓虹闪烁。韩式建筑错落有致,餐饮街区飘香四溢,巨型屏幕上直播着“苏超”赛事。当地市民与韩国友人比邻而坐,在“小龙虾+啤酒+烧烤”的经典组合中,感受着跨越国界的烟火气息。拥有90多万粉丝的韩国美食博主“白光组合”将这一幕精准捕捉。从夜市小吃到深巷老店,他们通过镜头将一个真实、鲜活的盐城传递给万千网友。
作为中韩(盐城)产业园产城融合核心区,盐城经开区对标韩国仁川松岛新城的系统性建设正在全面推进。中韩文化客厅、中韩迎宾苑等载体相继落成,北师大盐城附属学校、外国语学校等优质资源持续注入,中韩友好医院等公共服务项目加速推进,共同构筑起“宜业、宜居、宜游”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在这里,文化的双向交流已成为日常。
截至目前,盐城已与韩国全罗北道南原市、光州广域市等13个城市建立友好交流合作关系。每天早上9时,韩国公务员安大植准时来到中韩文化客厅,整理刚从韩国寄来的书籍和文创产品。作为盐城市与蔚山广域市南区友好城市交流项目的参与者,他于2023年来到盐城,负责两地交流的沟通对接。“盐城让我感受到家乡般的亲切。”安大植说。每到周末,他主动为常住盐城的韩国儿童辅导韩语,同时也在积极学习中文。
如今,近万名韩国友人在此安居乐业,把盐城当作“第二故乡”。免签政策落地后,从韩国首尔到盐城直航仅需两小时,盐韩国际全货机航班和海上直航航线也已开通,“周末打飞的到盐城”成为韩国人的旅游新风尚。今年夏初,一批批韩国游客走进盐城燕舞集团旗下的射阳岛高尔夫球会,在绿意盎然的果岭间挥杆畅打。这里已成为韩国高尔夫球爱好者的“跨境打卡地”,在社交平台上热度不减。
与此同时,盐城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对话持续深入。2024年6月,淮剧经典剧目走进日本福冈,引得当地青年共鸣;今年2月,国家级非遗淮剧亮相日本东京巨蛋、浅草寺等地标,身着旗袍、淮剧戏服、汉服的文旅使者,将水乡的淮潮风韵融入繁华街景。通过非遗展示和文艺演出,无形的文化基因正通过有形载体,飞入日本寻常百姓家。
在今年5月举行的大阪世博会江苏周“盐城日”活动上,非遗技艺、产业推介、湿地风光等多维展示,让“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盐城魅力持续绽放。盐城(大阪)投资环境推介会及文旅推介会成功搭建起中日企业合作与文旅对话平台。在中国馆非遗展区,瓷刻、柳编、盐雕等盐城非遗展品及特色文创产品,吸引参观者驻足赞叹;轮番上演的舞蹈、淮歌串烧、杂技等演出打造流动的艺术盛宴,让观众在快门声中定格精彩瞬间。“盐城是一座令人羡慕的城市。”参观后,大阪府日中友好协会代理会长小西祯一由衷感叹。
据了解,本次大会创新设立中日韩友城交流案例分享环节,举办市长圆桌会议,有效推动三国地方政府在经贸、生态、人文等领域精准对接合作、凝聚发展共识。大会期间,盐城市还将与日本相关城市签署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意向书,与韩国相关城市签署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备忘录,为东北亚地方城市合作再添生动注脚。
正如迁徙的候鸟
总能找到温暖的栖息地
追求合作的人终将跨越山海相聚
10月的盐城
将以湿地的包容
产业的活力
文化的温情
织就一张联结中日韩的共生之网
书写一段跨国交流
美美与共的新篇章
来源:盐城发布
编辑:梁鹤龄 李艳 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