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澎湃新闻连续四次聚焦盐城
扎根于珍贵的生态湿地中
讲述风与光协奏的绿色能源传奇
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并非悖论。盐城,以滩涂湿地为纸、绿色科技为笔,在绿意和诗意中,书写文明交融的中国方案。这里不仅是麋鹿的故乡,丹顶鹤的家园,也是候鸟迁飞的“国际驿站”,更是人类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未来实验室。
这里,屹立蓝海的风电机组,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零碳产业园创新实践绿电直连,打造出“新能源+新制造”的绿色低碳产业生态。鹿鸣声声与零碳工厂和鸣,奏响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交响乐章。这座将生态密码写入基因的城市,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与零碳产业交相辉映的典范。
以“美丽滨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题,9月24日至25日,2025全球滨海论坛在江苏省盐城市召开——倾听鸟儿密语的同时,用科技的力量温柔拥抱地球。
01
澎湃新闻发文聚焦盐城
生态优先:如何守护盐城的“高颜值”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丹麦作家凯伦·布里克森写就《走出非洲》,这部女性成长的史诗搬上银幕后,也将肯尼亚的恢弘壮丽、自然野性展露无遗。
在江苏,就有这样一座生态天成、辽阔壮美的城市——盐城。
作为全球珍稀候鸟至关重要的“国际机场”和濒危物种的“诺亚方舟”,盐城这颗镶在中国海岸线的“湿地明珠”,交织着广袤的滩涂、湿地与森林,以其无与伦比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韧性,向世界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篇。
02
澎湃新闻发文聚焦盐城
绿色发展:中国盐城的点“绿”成“金”术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多的滩涂资源和最广的海域面积,盐城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立足“风光”资源禀赋,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上海电气、天合光能、阿特斯等行业领军企业“安家落户”,实现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不断蓬勃发展。
截至2025年7月底,盐城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2006万千瓦,1-7月新能源发电量216.8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70.2%,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两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随着盐城在光伏和风电领域的持续布局,这里的绿电资源还将不断增长。如果将这些绿电应用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就地消纳绿电的同时,也能够降低能源消费中的碳排放。
绿色创新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绿色低碳能源体系也不断健全。以绿电就近就地消纳和可溯源为目标,盐城布局建设绿电专变、绿电专线,将风电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通过国网变电站汇集专线输送至园区,为企业提供均衡、稳定的绿电。同时,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探索创建绿色标准认证体系。坚持能源清洁化、产业绿色化、设施低碳化、管理智慧化、认证国际化,以高比例可溯源绿电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基础,探索多种“绿电+”零碳园区模式。
近年来,盐城始终保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城市典范、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实践样板。
03
澎湃新闻发布视频
盐城:黄海之滨的“风光”名城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在中国能源版图C位的盐城,把目光投向大海,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占到全国的1/8,光伏超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近七成。
04
澎湃新闻发文聚焦盐城
盐城,向世界递上“绿色发展”新名片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黄海之畔,潮起滩涂。9月24日至25日,2025全球滨海论坛在江苏盐城举办。这一国际盛会的召开,不仅是对盐城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成果的肯定,更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又一重要窗口。
会议期间,来自全球各地的代表围绕“美丽滨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题,深入探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协同之道。在9月24日的开幕式上,由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编制的《全球滨海生态系统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首次系统评估了全球13类滨海生态系统的分布、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了全球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并提供了优先行动建议。
这是2025全球滨海论坛的重要成果,也是全球滨海论坛举办的初衷——推动全球滨海区域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全球滨海区域治理提供公共知识产品和解决方案。据此可以说,经由全球滨海论坛,盐城也正在向世界递上关于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的“中国声音”。
而这场国际盛会,对于盐城来说,还不仅仅是一个“发声”的平台,更是推动城市能级跃升的重要引擎。从生态保护的地方实践到全球治理的方案输出,从绿色产业的率先突破到创新生态的系统构建,论坛对盐城的意义早已超越“重大活动”本身,成为这座城市实现价值重构的战略支点。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梁鹤龄 李艳 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