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全球滨海论坛工作坊会议在盐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红树林湿地与迁飞候鸟的保护与监测”。国际红树林中心临时秘书处秘书长、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鲍达明,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代表吉晟男出席并致辞。
会议聚焦红树林湿地与迁飞候鸟保护监测领域的前沿话题与关键问题,来自国内外的专家依次登场做主题报告。
清华大学教授林光辉以《红树林保护、修复与蓝碳潜力》为题,深入剖析了红树林在生态保护方面的现状与措施,介绍了中国滨海蓝碳相关情况,就如何坚持因地制宜、科学修复红树林提供了详细思路。南京大学教授安树青在《滨海湿地恢复与监测》报告中,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滨海盐沼蓝碳调查情况、分享滨海鸟类栖息地修复、湿地生态监测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为湿地保护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导。深圳大学研究员周海超以深圳湾为例,在《红树林湿地中候鸟迁徙的病原传播风险与生态健康监测》报告中,提出红树林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支撑,为许多物种提供栖息地、繁殖场所和中途停歇点,通过黑脸琵鹭引出红树林湿地中候鸟迁徙带来的生态健康问题,为保障湿地生态安全提供了重要参考。来自巴拿马环境部的官员维罗妮卡·阿赫丽斯·冈萨雷斯·金特罗带来国际视野下的报告《从保护到发展:野生动物管理与红树林生态系统——以巴拿马美洲鳄为例》,分享了巴拿马在野生动物管理与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国际合作提供了借鉴。最后,印度安得拉大学教授阿鲁里·雅各布·所罗门·拉朱聚焦《红树林与沿海湿地》,重点以动植物为案例,从全球视角探讨了红树林与沿海湿地的关系及保护策略。
五位专家从多个维度进行了内容丰富、视角多元的学术报告。作为2025全球滨海论坛的重要环节,本次工作坊会议为红树林湿地与迁飞候鸟保护监测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经验分享与思想碰撞,为全球生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智慧与活力。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王咏
编辑:梁鹤龄 李艳 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