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宝“上学”记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09-23 06:43

9月21日清晨,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野化训练场,一群特殊的“学生”正迎着秋日朝阳举行“开学典礼”——2025年首批人工繁育的丹顶鹤幼鸟将正式开启训飞课程,迎接生命中的“第一飞”。

上午9时,24只鹤宝在训鹤员的引导下,排着歪歪扭扭的队伍走进训练场。第一次走出笼舍,来到这么大一片场地,鹤宝们很是兴奋,或跳跃着,或奔跑着,拍动着翅膀跃跃欲试。“首次训飞,为防止出现意外,采取适应场地为主的训练模式,这群鹤宝的飞行欲望很强,那些胆大的已经可以先行短程飞行了。”训鹤员唐伟杰模拟成年鹤的叫声,引导鹤宝们御风而行,逐步掌握飞行技能。

“我们用奖励食物的方式鼓励勇敢者。”唐伟杰边走边将手中饲料投向队伍最前排的鹤宝。“今年共有68只幼鹤‘入学’,被分成三个班级。接下来,每天清晨和下午,这些幼鹤都要进行一次飞行能力训练,以帮助它们更快地掌握飞行本领。”

说话间,身旁一只个儿高的鹤宝昂首踮脚,凌空而跃,在蓝天下划过一道优雅的弧线。突然,它的小脑袋转了两下像迷了方向,在离地两三米处,一个踉跄滑了出去,落在了训练场后面的办公用房旁。那一刹那间,可把该保护区管理处鸟类研究中心保育部副主任姜官宏急坏了,赶忙跑上前查看情况。

“就像自家孩子第一天上学,既兴奋又紧张。”从事鹤类人工繁育工作11年的姜官宏知道,飞行,对鸟类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但心里还是舍不得这日夜照顾的鹤宝。姜官宏说,在野外,幼鹤通常在两个半月左右时,会由亲鸟带领开始练习飞行。然而,在人工繁育环境下,这项技能的学习则主要依赖于训鹤员的引导。

“今年4月以来,保护区陆续迎来了丹顶鹤的新生儿,至今已成功孵化并育雏68只,育成率截至目前达100%,创下了历史新纪录。”姜官宏介绍,近年来,保护区采用“亲鸟自孵为主、人工孵化为辅”的科学繁育模式,通过24小时监控孵化过程,精心调配亲鸟营养饲料,为丹顶鹤创造安全的繁殖环境,成功促使繁殖数量稳步提升。截至目前,该保护区人工繁育丹顶鹤数量累计已达300余只,这些人工繁育的丹顶鹤不仅壮大人工种群,还为野化放归提供充足种源。

“其实,开启训飞课程之前,鹤宝们早已经过了一系列‘学前班’系统训练。”姜官宏说,为了确保幼鹤能够顺利掌握野外生存技能,保育员会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从出生第三天开始,慢慢引导它们练习奔跑能力和游泳能力,来提升它们的腿部力量。

“一些表现优秀的幼鹤个体还将被选入野化训练程序,以进一步增强它们的野外生存能力。”该保护区管理处党组书记、主任陈志洲介绍,目前,保护区已累计野化放飞100余只丹顶鹤,部分野化放飞的丹顶鹤已成功在野外生存,并参与自然繁殖。据观测,今年有8对丹顶鹤成功繁殖,野外出生的小丹顶鹤达15只。

9时22分,阳光给大地披上一层金纱,鹤宝们成功完成了首次训飞课程。训练场上,它们时而交颈摩挲似在“交流上课心得”,时而振翅奔跑像是“再温习一下刚刚学习的技能”。唐伟杰认为,这届“新生”的飞行表现很不错。接下来几天,会重点加强助跑、降落等技能的学习。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陈军 王谷雨

编辑:梁鹤龄 李艳 张航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