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国道片区作为省首批39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之一,横跨4镇15个村,覆盖面积161.66平方公里,已创成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8个。这条横贯东台市域中轴、连接陆海城乡的47公里廊道,正生动诠释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美乡村新境界。
近年来,东台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一体化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作协同、美好生活共建共享,高水平建设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以“一片好”带动“全域美”、赋能“乡村兴”,创成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8个、传统村落19个,总数均为苏北第一,农业总产值、增加值跃居全省首位,获评全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争先进位县(市、区)。
擦亮宜居成色
徜徉在东台镇华灶村,硬化的村道畅通无阻,通向每一户人家;142盏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点亮了乡村的夜晚;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生态河道治理成效显著。“以前垃圾乱堆乱放,现在房前屋后都是小花园、小菜园,住着舒心多了。”正在自家庭院里打理花草的村民王大姐笑着说。
和美乡村建设,先从群众最在意的“家门口”改起。东台市围绕“宜居”核心,精心编制344国道沿线实用性片区规划,因村制宜推动4镇15村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工程,高标准打造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四个融合区”:工旅融合区以高新区晶澳光伏为龙头,培育“工业+旅游+科技”多元业态,打造工业旅游新高地;农旅融合区以头灶镇保尔花卉为示范,探索“花卉+”致富新路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林旅融合区依托黄海森林公园,构建“森林+康养+文体”生态圈,提供高品质的生态服务产品;渔旅融合区以巴斗渔村为窗口,深挖“渔业+旅游+文化”蓝色经济潜能,引领海洋经济深度发展。与此同时,坚持以满足群众高效率生产、高品质生活需求为导向,扎实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通过一体化建设城乡校共体、医共体、养共体,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目前,片区内“四好农村路”通达率、村庄干道亮化率、生态河道建成率、卫生户厕覆盖率、生活污水处理达标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5G通信覆盖率、城乡供水一体化率等八项指标全部达标;片区高标准农田建成率超过85%,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超80%。党群服务中心、快递进村、乡村卫生室、医共体无人机物流运输等“15分钟便民服务圈”实现村居全覆盖,居家养老中心、长者幸福食堂等惠民设施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污水不乱排、垃圾不落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转诊”成为常态。
“我每天中午都来幸福食堂吃饭,一荤两素才5元,比自己做方便多了,吃完还能跟老伙计们下棋。”头灶镇永丰村72岁的张大爷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产业跨界融合
“过去卖产品,现在卖品牌。”头灶镇下舍村党总支书记指着村头的花卉交易中心介绍,村里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引进保尔花卉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村民以土地流转、劳务服务、电商直播、精深加工等形式,深度融入花卉产业,这项“美丽经济”已带动周边300多户村民年均增收超2万元。
在344国道片区,像下舍村这样“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特色产业还有很多。聚焦乡土资源和产业基础,东台市统筹推进片区“1+2+3”产业布局,做强粮油、果蔬两大主导产业,壮大水产、花卉、甜叶菊三大特色产业,33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26亿元;“八里人家”“巴斗渔家”等民宿民居客房爆满,订单排至国庆后,一天就可以拉动游客消费近50万元,真正实现从村庄“同美”迈向乡村“共富”。
“今天108人的无锡旅行团刚走,明天常州的旅行团就到,今年暑期民宿一房难求。”弶港镇八里村党总支书记忙得不亦乐乎,他算了一笔账,今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预计近25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突破5万元。产业兴旺,离不开“智慧赋能”。东台市着力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改革,依托头灶镇农业园区、“东农云”智慧平台、“食丰盈”集采分销中心等载体,建设市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定制农业、特色农业,大力拓展“四情”监测预警、种养技术推广、冷链仓储配送、产品质量检测、农村电商销售等“农技+农事”服务,被列为全省首批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整体推进县市。通过纵深推进“干部联村、一村一策”,持续做好资源清理、资产盘活、资金使用“三篇文章”,推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利益共享。
“一片区一特色,让每个村庄都有独特的‘打开方式’。”东台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通过“产业跨界、功能叠加”,激发出“1+1﹥2”的聚变效应,实现从“单一生产”向“复合价值”的转变。据统计,344国道片区内粮食种植面积达12.4万亩,设施农业1.226万亩,3万多亩瓜果蔬菜星罗棋布,孕育出上官西瓜、华灶荷兰豆等一批“土字号”特色品牌,构建起“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体系。目前,片区已建成合作社91家、冷链仓储10.56万立方米,村均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达109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万元。
治理效能优化
“传球!快传给我!”东台市体育中心内掌声雷动,“东台大粮仓”篮球队正在进行全国“村BA”大区赛选拔赛,队员们穿着印有“东台”字样的球衣,在球场上奋力奔跑。这支由种植大户、民宿老板、合作社技术员组成的球队,前不久代表盐城获得2025年省和美乡村篮球赛冠军。
“和美乡村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东台市聚焦强化党建带村建,系统实施“菁英强村行动”和“田园工匠计划”,以“头雁”领航带动“群雁”齐飞;多渠道吸引大学生到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助乡,培树一批致富能手、创业典型,众多“新农人”成为“兴农人”,共建“新农村”。持续移风扬新风,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大力推广“四治融合”,更好挖掘片区海盐文化、垦殖文化、林工文化丰富内涵,不断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家门口的礼堂解锁幸福密码》入选全国移风易俗典型案例。注重共建促共管,完善“六位一体”长效机制,全方位推行美丽村居共创、积分治理共用、村规民约共守,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共建美好家园。
从传统农业深耕到多元业态融合,再到治理效能优化,344国道片区以“扬长”锻造产业硬实力,用“补短”激发融合软价值,向“提质增效”要发展红利,勾勒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现实模样。东台市将立足乡风乡韵乡愁,不断挖掘“花之香”“林之韵”“渔之味”等片区内涵,在“环境美”上塑造特色;加快发展“美丽经济”,聚力培育工业观光、农业体验、康养运动等多元业态,在“产业兴”上促进融合;深化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用好党群服务综合体和文明实践站,在“乡风淳”上焕发活力,合力描绘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和美画卷。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通讯员:史晓红 图片:刘进涛 王慧 丁圣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