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风电龙头企业金风工作25年后,陈小海选择在盐城创业。
动力,源于对事业的执着。“职业生涯还有十年,我想再干成一件有意义的事。”
方向,瞄准了前沿的赛道。“风电叶片即将迎来规模化退役潮。”他创办的盐城远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国首家退役叶片绿色处置科技企业。
尽管驶入一片蓝海,远实能源依然面临初创企业常见的难题:投入大、周期长、难融资。
“恰到好处”的是,陈小海创业一年多来连续收获了三笔资金,让企业在风口站稳脚跟。
第一笔,是“拨投结合”带来的启动资金。
对于初创的科技型企业来说,最缺的不是技术,而是愿意陪跑的“耐心资本”。
“拨投结合”机制正是这样的存在——既通过拨款提供无偿资助,也以股权投资参与企业成长。
“不过项目申报门槛很高。”陈小海回忆,评审专家包括行业权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还有竞争对手。远实能源成功突围,靠的是实打实的“硬核科技”。
以往,退役叶片大多采用焚烧或填埋处理,方式简单但污染严重。远实自主研发了三套关键装备,实现退役叶片100%回收再利用。
叶片野外绿色拆解集成装备,实现高效环保作业;型材再造全自动生产线,保障高质量加工;叶片基高性能复合材料,生产绿色循环产品。
凭借这份扎实的技术底气,远实能源获得市政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拨投结合”支持,首笔研发资金顺利落地,为企业起步注入关键动能。
第二笔,是“揭榜挂帅”赢得的市场认可。
退役叶片处置的需求方多为大型发电企业。谁能解决行业痛点,谁就能打开市场大门。
前段时间,新疆环保集团发布相关“揭榜挂帅”项目,远实新能源与北京林业大学组成的联合体成功揭榜,拿下专项研发资金。
大市场意味着大竞争,远实是如何脱颖而出的?“我们坚持产学研合作,打通创新、产业、人才全链条。”陈小海说。
在技术端,与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团队紧密合作,不断加快技术迭代;在市场端,携手国内知名包装企业,将回收叶片加工成包装箱、托盘等产品,成为国内畅销的包装产品。
技术、企业、市场构筑的“黄金三角”,推动远实稳健发展。如今,公司业务已拓展至哈密、包头、通榆、张家口等地,还吸引了波兰企业前来寻求合作。
第三笔,是“科技金融”破解的燃眉之急。
技术被认可、订单已到手,远实却一度卡在“批量生产”的门槛上——中标华电科工哈密项目后,因缺乏资金投入生产线,生产陷入停滞。
一筹莫展之际,盐城推出全省首笔“科研保”,为远实能源提供200万元贷款。
这是由市科技局、中国银行盐城分行、人保财险盐城市分公司联合推出的创新型金融产品,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研发、设备与成果转化中的风险提供保障,真正为创新兜底。
“每到最关键的时刻,总能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及时帮助。”回顾一年多来的创业历程,陈小海深感“每一步都恰到好处”。
这份“恰到好处”,源于这座城市对创业者的“感同身受”。
随着长三角区位优势持续释放、绿色资源不断富集、交通网络日益完善,盐城在迈向万亿GDP城市的进程中,对优质项目的渴求愈发强烈。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持续集成多项政策,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不断优化“极简、更优、赋能、精准”营商环境,与企业共同成长。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9%,827个亿元项目相继落地,成为“双向奔赴”的生动体现。
就在上个月,陈小海走进央视财经《对话品牌》栏目,分享了企业与城市共同追梦的故事。他说,希望继续和盐城并肩同行,“汇聚创新力量,铸就品牌之光,将中国绿色循环装备销往全球。”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殷俊杰
编辑:梁鹤龄 崔治国 胥文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