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的誓言:一份入党申请书背后的故事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09-08 17:43

在今年我市举行纪念新四军重建军部84周年主题活动中,新四军老战士王春元之子王粉山,捐赠了父亲1946年的入党申请书和1948年苏北军区第二军分区颁发的复员证明书。时光悠悠流转,许多故事逐渐被岁月尘封,但总有一些承载着特殊意义的物件,能让往昔记忆重新鲜活起来。对王粉山而言,父亲的这份入党申请书,正是开启家族红色记忆宝库的钥匙。

新四军战士王春元。(王粉山供图)

战火淬炼的入党初心

1928年2月出生的王春元,年仅16岁时怀揣满腔热血,毅然投身苏中抗日地方部队,渴望为抗击侵略者贡献自己的力量。次年,他转入新四军第1师特务4团,从步枪手起步,凭借英勇与努力,先后担任机枪班副班长、班长。1946年,对王春元来说意义重大,在战场间隙,他郑重写下入党申请书。“申请书刚写完,敌人又冲上来了,我把它往口袋一塞,抄起枪就往前冲。”父亲生前常回忆。然而,当时战斗与生活情况极为复杂,连队领导因战斗伤亡更换频繁,这份饱含赤诚的申请书还未来得及上交,他便又奔赴战场。

王春元的奖章。(王粉山供图)

此后,王春元辗转苏中各地。王粉山说父亲曾参与苏中“七战七捷”等诸多战斗,在与国民党武装部队的生死较量中毫不退缩。1948年,在一次战斗中,身为机枪手的他不幸胸部遭受穿膛重伤,被评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同年12月因身体原因复员回乡,在兴化市陶庄镇开始了务农生活。2018年5月11日,90岁的王春元去世。

岁月沉淀的忠诚坚守

“父亲走后,我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整理遗物时,就盼着能找到些他留下的念想。”王粉山意外在红壳《毛泽东选集》封面夹层里发现一张折了两折的残缺纸片,“打开的瞬间,手都在发抖。”泛黄的纸张边缘卷曲破碎,多处被血渍浸染得发黑,字迹也因岁月侵蚀和血水浸泡变得模糊难辨。依稀可见父亲的姓名、部分家庭情况、介绍人姓卞(名不详)、支部书记孙爱民及入党时间等信息。

“父亲生前总说,这封申请书一直揣在军装上衣口袋。”王粉山摩挲着纸张上斑驳的痕迹,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子弹穿透胸膛那刻,血水浸透了口袋,也染红了这份藏在心底的誓言。原来,从受伤那刻起,这份沾满硝烟与鲜血的申请书,就跟着父亲颠沛流离,藏了大半辈子。

一直以来,王粉山都知道父亲是老党员。父亲复员回乡后,虽未再进入组织系统工作,但凭借伤残军人身份领取相关抚恤。他生性低调却在村里威望极高,总共受过四次伤,最后一次重伤让他身体大不如前,但他依然顽强。“小时候,我总问父亲疼不疼,他就摸着我的头说‘这点伤算啥?当年战场上,多少兄弟连尸首都找不全’。”王粉山回忆道,“他身高一米八,扛着锄头在田里干活的背影,永远那么挺拔。”尽管身体不好从事农事劳动吃力,父亲却生性好强。在村里,因其正直善良又是老革命,备受村民敬重。生产队仓库失火时,他扛着长叉冲往火场的身影,深深刻在王粉山的记忆里,“那一刻,我知道,父亲骨子里的战士血性,永远都在。”

王春元在生活中,始终秉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用医疗知识救助同乡、孝敬父母,每次拿到残疾补助先给爷爷奶奶买东西。党性极强的他,即便85岁了还坚持参加党员学习,从不向组织提个人要求。“母亲生病时,父亲坚决不准用自己的医疗账号,还总教育我们,‘国家给我的待遇,是因为我保家卫国参加战斗,可不能占公家便宜!’”王粉山感慨,“他这一辈子,活得清清白白、坦坦荡荡。”

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回顾父亲的革命历程,王粉山了解到,1944年参军时正值抗日战争末期,经过两年部队历练,父亲觉悟大幅提升。1946年解放战争艰难时期,因战时勇敢表现,父亲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

“父亲常对我们说,今天的太平日子,是战友们拿命换来的。”每一次战斗,父亲都置身于枪林弹雨之中,两次轻伤在身,看着身边众多战友壮烈牺牲,他悲痛不已,却从未有过丝毫退缩,“‘只要党需要,我这条命随时豁出去’这句话,他一辈子都在践行。”王粉山说。

在白驹的一场战斗中,一颗无情的子弹击中了王春元,穿过胸腔,在后背留下深深的弹孔。“最后那颗子弹打进来,我以为自己要交代在那儿了……”王春元曾对家人们说,重伤后的他在鬼门关前徘徊,连他自己都觉得能活下来是个奇迹。但正是这份顽强的生命力,支撑着他挺过难关。王粉山说,父亲到地方后应是补办了入党手续,而这份带血的申请书,是父亲对自身经历,尤其是负伤经历的纪念。1997年王粉山带父亲重游白驹负伤地,父亲清楚讲述负伤地点、担架员抬他后撤情形及养伤村庄,“这里,就是我和死神擦肩的地方。”

2018年,王春元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临终之际,家人们将他一生获得的各种奖章小心翼翼地摆到他面前,可他依然没有闭目,脸上写满了牵挂。这时,王粉山突然想起了父亲一生的信仰,他赶忙取来一面党旗,轻轻放在父亲枕边。那一刻,原本虚弱至极的父亲,手指微微颤动,努力抬起手,想要触碰那面鲜红的党旗,随后安然闭上了双眼。“那一刻我才明白,党在父亲心中的分量,比生命还重。”王粉山红着眼眶回忆。

王粉山说:“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新四军纪念馆馆藏革命文物巡展到南京时,我站在那些珍贵文物前,突然就有了主意。”他决定将这份承载着父亲入党初心与坚定信念的申请书捐给新四军纪念馆,挖掘其更大教育价值,这一决定得到家人一致同意。“它不仅是一张破损泛黄的纸片,更是父亲用一生践行的誓言。”在王粉山看来,这份申请书意义非凡,它是父亲青年时代追求进步、投身革命的直接证明,体现对党的忠诚与民族解放信念,是家族红色基因载体,有助于传承新四军革命精神;它浓缩个体与民族命运交织,是“小人物”参与大历史的真实印记,是对历史的尊重与对未来的馈赠。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姚梦 倪静

编辑:梁鹤龄 崔治国 严成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