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激活风光资源“强引擎”!射阳“千亿绿能”向海奔涌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09-08 07:24

夏秋之交,海风掠过滩涂,一支108米长的风机叶片正在CQC全尺寸试验台上以每秒2次的频率剧烈摆动,叶片将经历500万次测试,模拟、验证叶片20年至25年的疲劳寿命——这里是全球最大全尺寸叶片检测平台,也是射阳港零碳产业园的技术核心之一。

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让射阳县坐拥发展零碳产业的天然优势。近海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超7.6米每秒,109.7万亩滩涂铺展光伏矩阵,年绿电产能达37亿千瓦时,为产业园注入澎湃动能。

“零碳”成为射阳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国家能源、中广核等央企,远景能源、中车时代等行业龙头相继落户,27家新能源头部企业在此构建起风电全产业链。

射阳坚持将绿色发展作为必由路径、产业创新作为动力引擎、海洋经济作为最大潜力,构建更多先发优势,不断提升射阳发展的贡献度、支撑度和显示度。上半年,全县举办系列招商推介活动15场次,分别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新达产亿元以上项目84个、43个、19个、26个,74个列省市重大项目开工率达96%。

在中车风电叶片工程有限公司智造车间,“智改数转网联”步伐不断加快,13条生产线“进度条”拉满,每48小时就有一支大叶型毛坯叶片下线,生产速度国内领先。红白相间的风电叶片如羽扇排列,工厂屋顶13.5兆瓦光伏板年发电1400万千瓦时,仅此一项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3000吨。

产业“含绿量”的提升带来显著效益。远景能源下线全国首台“碳中和”大兆瓦海上智能风机;中车时代三期用户侧储能、大连重工6兆瓦屋顶光伏建成投用;中广核射阳风电场获评省“4A级陆上风电场”……射阳围绕“新能源产业+新型电力系统+零碳场景应用”发力,深耕绿色低碳主战场。

共享储能突破调节瓶颈——园区布局远景、亨通等独立共享储能项目,其中2024年底投运的3兆瓦/9兆瓦时工商业储能电站,通过“削峰填谷”年调节电量300万度,为用户节省电费200万元。更大型的远景储能电站规模达250兆瓦/500兆瓦时,单次充放电即可满足4万户家庭一日用电需求。

智慧电网实现绿电直供——园区抢抓全省首批新型电力系统试点机遇,建设220千伏绿电专属变电站,推动发电、变电、输电全环节“绿电直供”。中车等企业已建成智慧微网,绿电自给率超80%。

射阳港零碳产业园开发的全国首个园区级碳足迹核算平台,实时追踪产品碳排放热点。这套系统,使风机碳足迹一目了然,为企业优化设计、突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提供关键支撑。

零碳理念正从生产线延伸到生活线。占地75亩的零碳社区内,光伏太阳花自动追踪日光,光储充车棚日发电2700度;服务中心光伏幕墙年供电11万度,其环保效益相当于每年植树11万棵;30米长的“零碳巴士”通过车顶光伏和绿电充能,在既定“虚拟轨迹”上智能运行。绿色能源已融入日常生活场景,社区年发电250万度,满足社区全体居民用电需求后仍有富余。

国际舞台上,射阳的零碳实践同样赢得认可。今年初,园区作为全国唯一开发区代表入选中英绿色发展工作组,与慕尼黑探索建设“新能源产业友好城市”。其制定的零碳园区标准体系,通过与国际权威机构在线认证对接,成为最接近国际标准的中国样板。

从叶片智造到碳中和认证,从储能调峰到零碳社区,射阳港已形成国内最完整风电产业链,园区千亿级新能源产业基地的蓝图日渐清晰。“园区将锚定‘长三角首个全绿电零碳示范园区’目标,年内实现绿电交易500万千瓦时、绿证交易超1000张。”射阳港经济开发区零碳专班负责人介绍,通过“绿电直供+碳足迹认证”模式,将推动更多企业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碳中和,通过标准输出与产业协作,将示范效应辐射向更广阔海域。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邱欣泽

图片:资料图、射阳发布

编辑:梁鹤龄 崔治国 严蔷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