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清爽海风,新一天的渔市渐渐苏醒——
这边,泥螺店主们动作娴熟地分拣、打包,手机提示音接连不断,来自天南海北的订单通过电商平台汇聚于此。
那边,镇级寄递服务站和村级服务中心同步运转,8条冷链专线整装待发,借助航空优先通道,新鲜渔获最快24小时就能端上长三角餐桌。
这是响水县陈家港渔市的日常一景。从“深巷好货无人识”到“一张网卖遍全中国”,物流之变折射发展之变。
现代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物流体系发达的地区,通常意味着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化水平高、发展生态多元。
过去一年,全市完成快递业务量4.95亿件,同比增长20.5%,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业务量持续增长背后,是居民生活便捷度的不断提升,更是经济内生活力与发展韧性的直观体现。
畅通道、优服务,枢纽能级明显提升
夏粮收购是年度粮食收储的“第一战”。前段时间,禾鹏农业公司将一批从连云港灌云县收购的粮食,集中运往盐城港滨海港区仓储物流园,随后发往广东、深圳等地。
明明当地有港口,企业为何选择“绕道”滨海?
“周转时间差不多,但综合成本更划算。”公司负责人王志强算了一笔账,每吨粮食运费可节省10到15元。
高效又低价,滨海港区仓储物流园是如何做到的?
一方面,海河联运的集疏运体系打开了新通道。
仓储物流园紧邻10万吨级码头、内河航道和铁路专线,“海河联运、陆海联动”的多式联运网络,让综合运输成本比单一模式降低不少。
另一方面,规模化的仓储空间布局带来集聚效应。
物流园内建有12座现代化浅圆仓和6栋智能化件杂货仓库,从仓储管理到装卸作业,各项费用都比周边港口更有竞争力。
“依托区位和空间的叠加优势,我们实现货物快速集散与高效周转,业务辐射周边多个市县,赢得客户广泛认可。”滨海港区仓储物流园负责人李斌说。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畅通的物流通道不仅吸引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更能进一步带动就业、投资与消费,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水”。
盐城坐拥港口、机场等5个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公路里程、内河航道通航里程位居全省第一位,发展物流业具备良好基础。近年来,全市持续优化物流主干通道,完善公路网络,增强铁路货运能力,推动盐城港扩容和南洋机场飞行区等级提升。
凭借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公铁水空”多式协同,盐城物流枢纽能级不断提升,入选国家粮食物流核心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在国家“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布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提效率、抓创新,园区企业加快发展
八点,城西南现代物流园迎来繁忙时刻。一辆辆大货车依次排列,驾驶员们有条不紊地休整、装车、清点,随后满载货物驶向各地。
这里是周边地区“最后一公里”生活物资配送的核心枢纽,集聚400多家企业和第三方平台,日处理快递量超90万件。
走进顺丰速运盐城盐都中转场,不见“快递成山、人海穿梭”的传统场景,每台设备只配置一到两名员工。从卸车、供件、分拣,再到重新装车、发出,全程只要45分钟。
“我们引进价值千万元的双层分拣机设备,每小时能处理4万件左右包裹,再配合智能化系统,可以更快识别、分拣快件,有力支撑业务的高速增长。”中转场IE流程管理工程师严勇介绍。
商贸物流品类多元,精细管理是提质增效的关键。在园区江苏华晓医药物流有限公司,成千上万件小型包裹在传送带上飞速流转,经过自动化分拣,精准落入对应格口。
作为本地区吞吐量较大,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医药物流企业,华晓医药十分重视数字化、智能化投入。“去年,我们全新升级ERP软件,完善仓库管理和温控信息化系统,实现采购、仓储、销售、配送等环节无缝对接。”公司总经理葛金勇说。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重塑物流行业生态,也为园区和企业带来全新机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招引和培育物流企业,全力提升物流园区能级,先后建成8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集聚41家国家和省级重点物流企业。
随着顺丰、京东、聚盟共建、中联即送、中远海运等头部企业纷纷落户,全市物流产业活力持续迸发,逐步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格局。
调结构、促转型,物流成本稳步降低
“车辆等待中,请不要靠近。”日前,一辆无人驾驶快递车现身大丰街头。它能自主通过路口、避让障碍、识别红绿灯,吸引不少市民驻足拍照。
这是“三通一达”大丰快递公司引入的首辆“九识—Z8”快递车,主要负责从物流网点到驿站的短驳中转。
“以前为了降低空驶率,快递得等‘满车’才能发。现在有了无人车,随时能投送。”公司无人车运营负责人茅建辉表示,经测算,每辆无人车月均可节省成本约4500元,效率提上去了,成本降下来了。
一件件快递“小包裹”,映照的是发展“大气候”。物流降本增效,不仅能打通经济循环的“堵点”,更能让民生福祉“升温”。
不过,降低物流成本,既不是简单降低运输成本,也不是要压缩物流企业的合理利润,更不是要影响物流从业人员的收入。
如何在“降成本”和“提效率”间找到平衡点?市委、市政府以促改革、调结构为主要途径,以转方式、优畅通、促融合为重要抓手,推动政策“组合拳”持续落地。
去年,《盐城市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2024—2026年)》出台,明确提出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货物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物流平台能级进一步提升、物流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等四个方面的量化指标。
今年,《盐城市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细则》发布,重点围绕降低小件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数智化绿色化水平等方面,形成“四维支撑、16项举措”的政策体系。
日前,全市降低物流成本工作会议召开,锚定“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沿海物流枢纽城市”目标,全面推动物流降本增效、产业延链提质。
降本增效再加力,“流动的盐城”活力足。
“我们将紧扣物流提质降本增效的目标,强化部门协同、市县联动,持续发力降低物流成本,全力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更多动能。”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殷俊杰
图片:资料图、盐城交通
编辑:梁鹤龄 李艳 严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