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人和、宜居宜业!解锁“鱼米之乡”新模样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09-01 15:39

夏末秋初,盐阜平原稻浪千重,瓜果飘香,处处涌动着生机与活力。近年来,我市按照“片区化推进、组团式发展、全域化提升”要求,以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为抓手,推动乡村由“一片美”向“全域美”、“环境美”向“产业兴”、“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绘出一幅城乡融合、宜居宜业的“鱼米之乡”新画卷。

“一片美”到“全域美”

驱车沿344国道东台段一路东行,47公里风景线在眼前徐徐铺展:整齐村庄掩映绿意,蓬勃农田孕育生机,林海康养热潮涌动。

这片横跨4个镇15个村、面积约162平方公里的区域,是全省首批39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之一。

在东台市头灶镇保尔花卉产业园智能温室内,各色鲜切花四季常开,每天超5万枝鲜花从这里发往全国。“过去卖产品,现在卖品牌。”下舍村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组织村民以土地流转、劳务服务、电商直播、精深加工等形式参与花卉产业。这项“美丽经济”,带动周边30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超2万元。

图片来源:东台融媒

东台G344片区规划将4个镇15个村串点成线,明确功能分区,连接团北村晶澳科技、下舍村保尔花卉、八里村林海风光、巴斗村渔家文化等节点,打造出工旅、农旅、林旅、渔旅“四个融合区”,形成规划发展“一张图”、片区建设“一盘棋”。

“一片区一特色,让每个村庄都有独特的‘打开方式’。”东台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片区通过“产业跨界、功能叠加”,正实现从“单一生产”向“复合价值”的转变。

工旅融合区以晶澳科技为龙头,打造“工业+科技+体验”多元业态,让制造基地蝶变为经济活力场;农旅融合区以保尔花卉为示范,探索“花卉+”致富新路径;林旅融合区依托黄海森林公园,构建“森林+康养+文体”生态圈;渔旅融合区以巴斗渔村为窗口,深挖“渔业+旅游+文化”的蓝色经济潜能,擘画海洋发展新版图。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我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突出“片区化”推进,重点规划建设东台市G344、大丰区“蒜香梨缘”、盐都区S125水乡风光3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覆盖16个镇(街道)53个行政村,总面积381.5平方公里。截至目前,片区内已有33个村获评“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称号,占比62.3%。

“环境美”到“产业兴”

产业兴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我市在片区建设中,始终聚焦产业振兴这个核心,推动和美乡村由“环境美”向“产业兴”跃升,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图片来源:大丰宣传

走进大丰区恒北村,这里迎来丰收季,果农们穿梭在果树间,忙碌地采摘、分拣、装箱,到处是一派丰收景象。

“梨树管理起来比较轻松,村里也经常安排专家来技术指导,梨子熟了村里上门收,不用我们操心。”恒北村村民余大爷说,在村集体带动下,村民利用家前屋后的土地种植早酥梨,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农家小庭院变身致富“聚宝盆”,充实了村民的“钱袋子”。

大丰区“蒜香梨缘”片区,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大蒜、辣根、早酥梨等特色经济产业发展为主线,将美丽乡村旅游与现代高效农业有机结合,串联南阳镇、新丰镇、大中街道、丰华街道4镇18村,走出一条以产业带动片区发展的新路径。

依托“裕华大蒜”“南阳辣根”“恒北早酥梨”品牌效应,大丰区拉长产业链条,走精深加工之路,发展大蒜调味品、芥末、梨文创等产业,实现联农带农,不断提升品牌附加值。今年以来,新开工亿元以上农业精深加工项目2个,培育销售超亿元企业4家。

融合发展丰富产业形态,为片区发展注入全新动能。我市以“农业+”思维,打造片区“工业+旅游”“林业+康养”“农业+研学”等新业态新模式,配套建设农事服务中心、冷链仓储、电商物流等基础设施,实现生产、加工、服务协同发展。

以东台市G344片区为例,黄海森林公园内,“森林瑜伽、树屋民宿”等森系产品供不应求,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巴斗渔村将渔文化融入旅游体验,“渔家乐”年经营性收入突破800万元。

富民产业“金钥匙”打开乡村全面振兴“致富门”。2024年我市省级片区沿线村年均集体经营性收入101.81万元,同比增幅超20%;大丰区手工经济、特色经济、辅房经济等“六种经济”覆盖面50%以上,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家门口致富”。

“一时美”到“持久美”

乡村全面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我市在片区建设中,坚持建管并重、软硬兼施,创新治理模式,培育文明乡风,推动和美乡村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

基础设施提升让生活更便利。盐都区S125片区新建农村生态河道17.4公里、村庄道路10公里、农村桥梁21座;大丰区片区新建维修水泥路90.5公里、桥梁34座,新增照明路灯2900盏,累计改善农房1731户;东台市片区高标准农田建成率超85%,生态河道覆盖率达77%……

一组组数据背后,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目前,3个省级片区规划发展村庄等级公路通达率实现100%,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农村供水保障率100%,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超95%。

创新治理让乡村更和谐。东台市大力推广“四治融合”,挖掘片区海盐文化、垦殖文化、林工文化丰富内涵,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大丰区建立18支和美乡村治理服务队,村民协商制定村规民约,创新实施“积分制”,以“小村规”撬动“大治理”,以“小积分”撬动“大环境”;盐都区打造“乡情村事·都来议”“说理小院”“民情小摊”“同坐小板凳”等议事平台,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主体。

图片来源:大丰融媒

公共服务让幸福更可及。目前,大丰片区内长者食堂村村全覆盖,日均就餐人数超960人次。东台市新改建13家集聚超市、快递、卫健、养老等功能的党群服务综合体,无人机起降点镇村全覆盖,村民在家门口就享有更便捷、更舒心的服务。

如今,一幅宜居宜业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盐阜大地上徐徐展开,既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田园风貌,又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幸福图景,更有“百业兴旺,生机勃勃”的发展活力。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戴汇

编辑:梁鹤龄 李艳 于楠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