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短视频以体量轻、节奏快、时长短、“爽”点多等特点持续占据屏幕焦点,短剧市场迎来一片蓝海。在这条竞争日趋激烈的赛道上,盐城吸引越来越多剧组与投资人的目光,成为短剧创作拍摄的“热门目的地”,逐步形成演艺、数字视听、短剧三大文化重点业态,“短剧之城”的魅力日益彰显。
城市魅力,让剧组成为“回头客”
8月25日,短剧《双面公子我渡劫》在东大门(KK-PARK)国际街区顺利杀青。制片人马孟超感叹:“我已经在这里拍摄了20多部短剧,在盐城成本低、效率高,拍摄场景质感很好!”
盐城何以吸引一批批剧组前来取景拍摄?
场景精致、成本可控、执行高效、服务贴心——这些优势,让盐城成为剧组心中的“性价比之选”。以东大门(KK-PARK)国际街区为例,今年以来,已有40多部短剧在这里完成取景拍摄。从去年至今,已上线播放的短剧中,《长夜渐明》全网热度超3000万,《盖世禁主》仅5天播放量破亿,《婚姻围城:逆袭主妇》播放量超1.3亿。
“剧组一落地,我们就提前对接住宿、场地等需求,让剧组专心搞创作。”江苏世纪新城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工作人员徐兰,道出盐城服务剧组的“贴心度”。
在燕舞(大纵湖)剧工厂,黄包车、民国画报随处可见,一秒带你穿越回民国时代,沉浸式感受老时光的韵味;在潮间带艺术村,先锋艺术与自然肌理碰撞,成为都市人寻觅诗意的“世外桃源”;在广袤的滩涂湿地,与丹顶鹤、麋鹿、勺嘴鹬邂逅,触摸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独特生态之美……
从古韵悠长的老镇到霓虹闪烁的现代都市,再到风光无限的自然秘境,盐城几乎实现“一城千面、一站拍遍”,是无需搭景的天然“影视工厂”。
盐城的优势不仅在于丰富多元场景和高效服务效率,更在于全方位产业支撑。
不久前,《江苏省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出台,为全省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盐城全面落实《行动计划》,积极构建“3+N”数字视听产业体系,围绕产业矩阵布局、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载体集聚、产业赋能拓展、产业发展保障等方面精准发力,致力打造数字视听全产业链生态矩阵。
搭建平台,让好创意落地生根
好剧的核心是好剧本,优质剧本从何而来?又如何高效转化为影视作品?
盐城给出的答案是:搭建专业平台,打通从创作到影视转化的渠道。
编剧组队交流、实地采风、行业大咖分享……8月25日至29日,由芒果TV、磨铁娱乐携手盐城举办的“新芒・盐途有光”盐城影视创投周成功举行,国内众多编剧、制片人与网文作家汇聚盐城,围绕影视创作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共同孵化更多优秀影视精品,助力盐城真正成为影视创作的沃土、好剧诞生的摇篮。
5天时间,嘉宾们边走边看,在这座东方湿地之都捕捉灵感、积累素材。“我们希望通过这类活动,搭建开放创新的平台,让创作者、行业伙伴与盐城文化深度碰撞。”磨铁娱乐长剧集事业群副总经理邓立满怀期待。
在盐城,诸如此类助推文本向影像转化的平台不在少数。通过一个个平台载体、扶持计划,盐城可为优质文化IP提供专业团队和孵化空间,实现从“文字到影像”转化,让每一个好故事在光影流转间,触达全网。
去年12月,由省作协联合盐城市委宣传部等单位指导的江苏网络文学IP孵化中心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揭牌成立。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围绕“网络文学”和“影视IP”主题,推出“剧有料”创作计划,联合作协、影视公司、网文平台等,邀约知名网络作家、影视制作人、投资人、导演、编剧等来盐互动、签约,建立剧本创作和影视转化的有效链接,推动盐城影视文化产业链发展。截至目前,“剧有料”创作计划已成功举办8期,热播剧原创作家朗朗、意千重、吱吱等大咖先后来盐,开展文学沙龙、剧本拍卖、作家采风、网络文学实境课堂等活动,同时多位著名作家在盐建立名家工作室,有效搭建网络文学作家与影视制作公司之间的桥梁。
在短剧市场呼唤精品内容的当下,盐城通过扶持计划激发创作活力。
8月10日,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江苏省电影集团、盐城市委宣传部联合开展的首届“轻舟计划”扬帆之夜在1956星剧场如期举行。该计划面向全国青年征集具有盐城特色的短片剧本,鼓励创作融合本地自然、非遗、美食与城市风貌的作品。经过前期路演评审,最终《候鸟人》《粉墨》等5部优秀剧本成为首届轻舟计划·短片季的扶持项目。这五个项目将获得组委会的孵化扶持,来自国内外优秀的青年编剧、导演将齐聚盐城进入拍摄阶段。届时,盐城的自然之美与时尚新风将通过荧屏走向全国。
不久前,中国网络文学(2024年度)影响力榜发布仪式在盐成功举办,重量级行业活动的落地,进一步印证盐城在影视与网文领域的产业吸引力——
有丰富的短剧拍摄场景,有一批优质的网络文学影视孵化地,有一系列正在投拍的影视作品,这样的盐城,叫人如何不青睐?
影视带动,让“短剧之城”更出圈
城市为影视创作提供剧本孵化、场景支撑与平台保障,而影视产业的发展,又能为城市带来什么?
最直观的效果,无疑是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大幅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盐城不仅有极具代表性的地方故事,还有很多特色鲜明的建筑景观,都是拍摄的宝贵财富。”编剧兼导演梁策在盐城收获很多惊喜。
一部部以盐城为背景的影视作品,更是成为城市最鲜活的“移动名片”,让更多人“因一部剧,爱上一座城”。8月16日,院线电影《从前有个书店》在潮间带艺术村正式开机,电影深入挖掘这片土地上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旅资源。导演李小江说,“潮间带艺术村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浓郁的文艺气息,与影片追求理想、回归本真的气质高度契合。我们也希望通过电影,将盐城的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传播出去。”此外,影视场景也可转化为特色文旅资源,带来更加丰富的文旅体验。
“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老上海,当了一回主角。”暑假期间,游客姜付星在燕舞(大纵湖)剧工厂,穿上民国服装,沉浸式感受老上海风情,过足“戏瘾”。记者了解到,燕舞集团与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已达成深层次战略合作,不断升级内部场景,积极构建“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链条文旅生态,进一步优化沉浸式体验,这种“影视+文旅”的融合模式,让文旅体验更具吸引力与记忆点。
从单一拍摄场景到复合型产业载体,推动影视资源向全链条服务、多业态融合升级,盐城正在不断探索挖掘。据了解,盐城经开区正在打造1992影视艺术文化街区,通过深度植入多元化业态,形成“影+旅+娱+商”的创新运营模式,打造集网文创作、影视拍摄及影视娱乐体验为一体的影视艺术文化街区。
今年,盐城已计划创作拍摄电影《海边的归途》、短剧《海棠未雨春分露》等近百部影视作品。一部部诞生于盐城的影视作品,以独特方式反哺城市发展,而这座不断优化影视产业生态的城市,也在持续孕育更多优质作品。
未来,期待更多好剧从盐城出发,走向全国、迈向世界,更期待盐城以影视为媒,绽放更具特色的城市魅力。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姚梦 周冬晴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胥文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