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着红领巾的“小铁钉”们簇拥在展柜前,几个孩子鼻尖几乎要碰到展柜玻璃,想看清文物上的细节。展柜里,一排子弹静静躺着,金属表面的划痕像一道道时光刻下的年轮。“这是杨得志将军用过的子弹。”新四军纪念馆讲解员轻声介绍,孩子们的目光瞬间亮了,仿佛透过这枚子弹,看到了枪林弹雨中冲锋的身影。8月1日,“铁血新生信物永恒——新四军纪念馆2024年度新征集文物特展”正式开展。
新四军纪念馆作为全国唯一的新四军全史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是传承新四军革命精神、展现抗战历史的重要阵地。馆内珍藏着1.8万余件(套)文物史料,每一件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新四军在烽火岁月中的英勇事迹和与人民的深厚情谊。此次特展从2024年新征集的305件藏品中,精心挑选出40件(套)进行展示,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历史文化盛宴。
开展仪式现场,新四军纪念馆馆长仇金标在致辞中说,新四军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不朽的丰碑。近年来,新四军纪念馆积极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2024年成功征集的文物史料中,有90件(套)在定级中获得专家初评认可。这些新增的文物藏品,更是凝固着信仰的力量、斗争的艰辛与胜利的荣光,它们生动地讲述着新四军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伟大篇章。仇金标还特别向所有文物捐赠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24年度文物捐赠代表、盐城市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小清分享了自己捐赠文物的初衷和对新四军纪念馆的深厚情感。他表示,选择将文物捐赠给新四军纪念馆,是因为这里是新四军历史的重要承载地,能让这些文物发挥最大的价值。他现场呼吁大家关注红色事业,积极捐赠文物,让新四军革命精神能够薪火相传、永不止息。
随后,现场举行了隆重的文物捐赠仪式。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五师分会副会长王毅向新四军纪念馆捐赠1949年新民主出版社发行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10件(套)珍贵的红色藏品。副馆长朱卓代表新四军纪念馆庄重接受捐赠,并为王毅颁发捐赠证书。这一纸证书,承载着新四军纪念馆守护历史的庄严承诺。
仪式上,《新的长城万里长》红色故事宣讲环节成为一大亮点。“活着的白求恩”——奥地利医生罗生特作为新四军首位外籍战士,以其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生命,还积极培养医疗人才,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本次特展还特别展出罗生特荣获的崇高荣誉实物——2009年,他光荣当选“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的奖章和证书。这两件珍贵文物,由刘小清于2024年10月12日捐赠给新四军纪念馆。讲解员生动的讲述,与展厅中的奖章和证书交相辉映,让罗生特跨越国界的奉献精神仿佛穿越时空,深深触动了现场观众的心灵,让大家对这位国际友人充满了敬意与感激。
此次特展展出的藏品丰富多样,极具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吴为山《铁军忠魂》雕塑小样,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新四军的钢铁意志;1957年乔信明编著的《狱中斗争》初稿,记录了革命先辈在狱中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乔信明与方志敏夫人缪敏的来往通信,从侧面反映了革命先辈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此外,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制作的“凯旋纪念杯”,则是日本侵华的罪证,时刻提醒着人们勿忘国耻;张云逸珍藏的相框及照片《1944年新四军二师抗敌烈士纪念塔落成典礼合影》,珍贵的影像资料让那段历史仿佛就在眼前;抗日战争时期曹颖在拂晓剧团工作时穿着的演出服、中共华中五地委宣传部印制的《墙头诗》等,每一件藏品都蕴含着一个故事,都是历史的“信物”,带领观众走进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新四军纪念馆始终秉持“聚焦铁军信物,珍藏民族记忆,为历史见证,为未来存珍”的征集理念,不断完善藏品征集体系,馆藏数量逐年稳步增长。此次特展,不仅是年度征集成果的精彩呈现,更是一次对新四军红色文化的深入传播,唤起全社会对新四军纪念馆藏品征集与文物保护事业的关注,同时也让新四军红色藏品在新时代焕发出崭新的光彩,让更多人了解新四军的伟大历史贡献、传承和弘扬新四军革命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奋勇前行。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倪静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