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亭湖区五星街道五星村,绿树成荫,楼宇整洁。清晨的阳光洒在社区广场,老人们伴着音乐晨练,孩子们在游乐区嬉笑,外来务工人员匆匆走向附近的产业园。这幅和谐画卷,是“全国文明村”五星村的日常剪影。近日,记者走进五星村,探寻文明之花常开不败的密码。
党建引领聚合力
在愿景五星馆的协商议事室里,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围坐在一起,村党委委员正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这是“乡贤智囊团”的日常议事现场,老干部、老党员组成的调解队,总能把邻里矛盾、民生难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愿景五星馆是五星村的“精神地标”,也是党建工作的“实境课堂”,每月20日,这里总能看到党员们集中学习的身影。“‘星心相印、星新相吸、星幸相随’是我们的十二字工作法。”村党群办主任曾晶晶介绍,结合“十个一”党建工作法,村里将162名党员分到9个党支部,覆盖机关、建筑、房产及各小区,“党员就在群众身边,有事随时找得到人。”
在景盛花园小区,党员志愿者正在检查楼道消防设施,作为小区党支部成员,他们还经常走访独居老人。“党员带头干,居民跟着学,村民越来越和谐了。”一名志愿者笑着说。
“要让群众看到党员的行动。”村党委书记孙维亚说,“我们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小区里,就是要让组织力量渗透到每个角落。”如今,从化解矛盾到服务民生,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氛围已成为五星村最鲜明的文明底色。
民生温度暖人心
临近中午,幸福五星社区食堂飘出饭菜香。居民还爷爷端着餐盘找座位,三菜一汤,外加一碗杂粮粥,可口又舒适。“政府补10元,自己掏一点,吃得比家里还舒服!”他笑着说,自己几乎天天来,“这里的菜适合老人,还能和老伙计聊聊天。”
据了解,幸福五星社区食堂不仅对60岁以上老人补贴就餐,还配备营养师,每周菜单换着花样,兼顾健康与口味。旁边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里量血压、做理疗都免费。
这样的民生温暖,渗透在五星村的方方面面。五星村在全市率先实施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村民们都有一份“福利清单”:每位村民每月可领20斤大米、60岁以上退休村民可领补助金和特殊尊老金、重病村民享有补助……村集体每年投入超1000万元用于民生福利,这背后是“工业强村、三产富村”的坚实支撑。坚持共创、共享、共有、共富“四共”目标,五星村走出了“党建引领、工业强村、三产富村、生态美村、文明兴村”的特色治村之路,为村民们打造出幸福家园。
文明实践树新风
傍晚的五星村大舞台,迎来一日中最富活力的时刻。音乐响起,村里的文艺骨干们踏歌而舞,村民自编自演的广场舞、小品轮番登场,台下观众或低声应和,或热烈鼓掌。这座舞台,早已成为村庄精神脉搏的强劲律动点。
这里不仅是村民自娱自乐的天地,更是新时代文明播种的沃土。村党委依托于此,精心组织“送戏下乡”、广场舞大赛、邻里节等活动,将文化种子深植于乡土。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找到归属感。“我们不仅要让大家住得好,更要让精神生活富起来。”曾晶晶说,村里还组建了志愿服务队,从环境整治到关爱留守儿童,“红马甲”的身影随处可见。
“我们始终以‘强核心、壮基础、办实事、凝人心’为宗旨,加强文明村建设。”孙维亚的话语铿锵有力,“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壮大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也让文明村风生根发芽。”从夯实经济基础到强化阵地宣传,从开展实践活动到做实民生项目,五星村始终将文明创建与为民造福紧密相连。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宋晓华
编辑:梁鹤龄 李艳 马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