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回家”!滨海志愿者圆80年寻亲梦
我言新闻 2025-07-25 17:04

7月24日,黄河故道边的风,带着七月的燥热,也卷着辛立雄心头积压了几十年的酸楚。他蹲在爷爷奶奶的墓前,声音哽咽却字字清晰:“三叔牺牲地找到了,你们再也不用牵挂了。”话音落下,远处的芦苇荡沙沙作响,像是在替九泉之下的老人回应这份迟来的告慰。

这趟了却三代人心愿的旅程,要从1944年说起。辛法美跟着新四军的队伍一路向北。村口老槐树下,爹娘踮脚望了又望,谁也没想到这竟是永别。新中国成立后,从同乡口中传来的那句“在辽宁洪龙县牺牲了”,成了这个家庭永远的痛。

“我记事起,寻找三叔牺牲地,就成了一家人放不下的执念。”64岁的辛立雄眼眶泛红。1981年,他在辽宁的县城里转了又转,把“洪龙县”的地图翻得卷了边,却连烈士的半点踪迹都没找到。2019年建军节那天,他找到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徐振理寻求帮助。

转机出现在2020年的春天。96岁的新四军老战士栾毅华和徐振理说起当年在“洪龙县”负伤的经历。徐振理猛地坐直了身子——滨海方言里“岘”和“县”读音相近,会不会是东北的虹螺岘镇?后经多方考证,栾毅华负伤、辛法美牺牲日期相同、地名相同、部队番号相同。虹螺岘镇正是辛法美烈士牺牲地。

七月的葫芦岛市南票区烈士陵园,新刻的“辛法美”三个字在阳光下闪着光。辛立雄抚摸着石碑,泪水砸在滚烫的石面上:“三叔牺牲80年了,他把青春热血洒在了东北大地。”

这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寻找从未停歇。7月14日至15日,天津市烈士陵园、平津战役纪念馆新补刻天津战役陈洪星、韩乃桂、张信、贾长伍、王志祥5位滨海县烈士英名。三年来,滨海县烈士寻亲志愿队四赴天津,补刻烈士英名7位。7月17日,吉林省四平市烈士陵园举行滨海县25位烈士刻名祭奠仪式。滨海县在四平战役中牺牲96位战士,四平市烈士陵园已刻名71位,其中徐振理排查出25位漏名烈士。

“1983年,我参加首次全国革命烈士换证补证工作,四十二载光阴,就为了让英雄们有家可归。”徐振理说。如今,滨海县已为15位烈士补发证书,为207位烈士找到亲人,为236位烈士修墓立碑。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倪静

编辑:梁鹤龄 李艳 马语涵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