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与天气一样火热的,是电商平台的外卖大战,美团、饿了么、京东的优惠补贴力度空前,甚至推出“0元购”,实体商家感受如何?
——我言客户端网友
连日来,美团、淘宝闪购、京东等平台纷纷推出“满15送15”“奶茶0元购”等大幅外卖优惠,点燃消费者“薅羊毛”的热情。然而,这场平台间的流量争夺战,对参与其中的实体商家而言,却是喜忧参半、五味杂陈。订单激增带来人气,也伴随着人力吃紧、利润摊薄甚至亏本运营的考验。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商户,倾听心声。
在盐马路上经营山西刀削面馆的刘明将,花了11年时间做成平台上的刀削面品类的“销冠”。他坦言,此次三大平台的活动都参加了。“不参加就没流量,‘好货也怕巷子深’啊。”活动期间,他的店铺订单量明显增加。“我每卖一单,平台抽佣约5元,利润薄了;但顾客花1元买的单子,差价都是由平台补贴,平台还是按原价结算给我,日增二十多单。目前走薄利多销路线。”
迎宾路上一家凉皮店的主理人潘先生同样感受到了订单激增的压力。“上周末,订单三四百份,夫妻俩从早忙到晚。”他表示,虽然累,但还能应付,暂不需增人手。他透露,这次活动商家贴钱很少,“基本是平台在贴钱。消费者花4.8元买一份凉皮凉面,平台要补贴七八元甚至更多,力度确实大。”
订单量的暴增,并非对所有商家都是纯粹的利好。
南金鹰商场一奶茶店的店员刘女士大吐苦水:“周末那天,从早上9点半一直忙到晚上10点,三个人连轴转,一分钟没歇!”更让她无奈的是,订单翻了几番,但她们的固定工资并不会因此增加。商家赚钱了吗?她摇摇头:“优惠券力度太大。平台补贴一部分,商家也得贴一部分。人气是旺了,但真没赚到钱。可别的店都参加,我们不参加就没流量,平台上没排名,没办法,必须得参加。”
吾悦广场的奶茶店则经历了另一种考验。美团曾推出需自取的“0元购”通兑券。广场内两家奶茶店应对策略不同:一家店专设前台处理“0元购”订单,饮品固定不可调,但速度极快;另一家仍按订单号取餐,顾客得等一个多小时才拿到按需定制的奶茶。此外,部分消费者下单后并未领取饮品,造成一定浪费。不过,吾悦广场工作人员也肯定了活动效果:“商场人流量确实增加了不少。”
面对平台补贴这把“双刃剑”,实体中小商户既渴望流量和销量,又不得不承受低价竞争带来的利润压力和运营挑战,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这次活动对我们来说是‘相爱相杀’,我们没有参加。”三牧肉食店南金鹰店主理人解释,店内生意本身已接近饱和,订单暴增对人员、设备、运营能力都是巨大考验。“临时招人、添设备成本高,反而可能压缩利润空间,增大运营压力。”
而部分参与活动的商家则采取了更精细化的策略来平衡流量与利润:有的提高了外卖起送金额,如从20元提高到50元,引导消费者增加单次购买量;有的选择仅让新品参与活动,避免核心爆款产品利润被过度摊薄。
这场由平台主导的“外卖大战”,短期内点燃了消费热情,为部分商家带来了可观的订单。然而,狂欢之下,商家普遍承受着人力紧张、利润摊薄甚至亏本运营的压力。如何在平台流量规则与自身健康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考验着每一位实体商家经营者的智慧。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陶秋凤
编辑:梁鹤龄 李艳 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