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理想,她在滨海大地奉献一腔热血,那年,她只有21岁。她就是抗日女英雄陈涛烈士。
1941年9月4日,陈涛和区青年队的张崇山队长及部分队员来到了戴滩村,由于叛徒出卖,伪军包围了他们,陈涛带领队员们奋起还击,终因敌众我寡,陈涛光荣牺牲。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15日,我们走进滨海县陈涛镇,寻访抗战先烈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战斗往事,感受广大干群传承红色基因、投身乡村振兴的时代新貌。
【战火魂】
巾帼英雄奉献一腔热血
陈涛原名余素芳,是安徽省霍邱县人。1939年,陈涛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和谋求妇女解放的强烈愿望,加入国民党安徽省抗战总动员委员会(由中共干部与国民党进步人士组成)直属第三十五工作团,投身到民族革命斗争行列。陈涛于194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八路军五纵队挺进盐阜区,在阜宁县硕集区搞民运工作,不久,调任阜宁县二区(今滨海县东坎街道)工委书记。陈涛走村串户,宣传和组织群众发展武装,组织青年队进行抗日活动,并经常帮助群众抬水、洗衣、做饭,与群众亲如一家人。
1941年9月4日深夜,陈涛和区青年队队长张崇山及部分队员来到了戴滩村,在王宗岳家开会研究进一步开展抗日工作,由于叛徒出卖,被日伪军百余人重重包围。陈涛发觉后,立即组织队员英勇还击。战斗中,陈涛腿部被日军击中,倒在血泊中仍向日军射出最后一颗子弹,终因寡不敌众,身中数枪,壮烈牺牲,年仅21岁。
7月15日,在陈涛烈士墓前,陈涛镇陈涛村老党员戴子健向记者讲述了陈涛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悼念陈涛,将陈涛牺牲地戴滩村改名为陈涛村,将陈涛牺牲地所在镇命名为陈涛烈士镇。陈涛镇是盐城市唯一用女烈士名字命名的镇。
为深入挖掘红色历史,讲好本土红色故事,近年来,陈涛镇以陈涛烈士生平事迹为主线,大力打造英雄广场,精心建设初心课堂。
陈涛初心课堂位于陈涛镇辛庄村境内,占地7200平方米,由英雄广场、英雄展馆、巾帼林三大区域组成,集中打造了陈涛烈士纪念碑、英雄语录长廊、户外红色讲堂、巾帼故事展览馆、海棠巾帼林等“红色矩阵”。
鲜花垂首丰碑立,浩然正气天地间。英雄广场矗立着一座陈涛烈士纪念碑,寄托着陈涛人民对陈涛等革命英烈的哀思。
【振兴图】
产业发展铺就共富路
7月15日,在陈涛镇陆体兵合作社,一架无人机在天空来回穿梭,为秧苗施肥。镜面般的稻田里,绿油油的秧苗点缀着黄土,为农田披上新“绿装”。
合作社负责人陆体兵介绍,合作社拥有6架无人机,在为自家农场农作物施肥、喷药的同时,还为周边农户做好服务。
今年,合作社尝试使用机插秧稻田“插喷同步”一体化控草技术,通过在插秧机上加装喷药装置、搭配专用封闭除草剂和安全解毒剂,水稻机械插秧同步进行封闭除草,农民种田更轻松,还能有效地保证控草效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机械化新机具的运用,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他们深有感触地说:“如今种田,真是轻松。”
陈涛镇盛产红薯,红薯加工业也较为发达。在众多红薯加工户中,李道山名气最大。
走进陈涛镇五层村道山家庭农场大院里,一群工人正在生产山芋粉皮。
道山家庭农场负责人李道山介绍,农场采用传统手工工艺结合数字化管理,通过选育高淀粉率红薯品种(淀粉率比普通品种高10%以上)、科学种植管理(如抗病虫害技术),并创新加工工艺生产红薯粉皮,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年产值每亩超4000元。其经营的“陈涛粉丝”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推动当地红薯产业升级。
目前,陈涛镇拥有粉丝加工企业10多家,个体粉丝家庭作坊100多家,年生产量2000吨以上,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陈涛粉丝”创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老祁粉丝”成功申报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做大红薯产业,2024年11月,陈涛镇开始建设红薯粉丝产业孵化基地,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该项目位于陈涛镇五层村境内,总用地面积6736平方米,一期总建筑面积4831平方米,其中粉丝加工车间建筑面积4007.4平方米,淀粉加工车间建筑面积823.9平方米,基础设施配套有污水处理设备、冷库等。二期建设精包装车间,总建筑面积819平方米。
为更好地发展红薯产业,陈涛镇采取联农联营方式,抱团发展,打好地方“土特产”品牌,铺就一条共富新道路。
【青春志】
在乡村振兴中奋发有为
到资金紧张的企业,帮助企业申请政府贴息贷款,协调金融机构放宽贷款条件;到市场开拓困难的企业,组织参加各类展销会、洽谈会,为企业搭建合作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好多人说,陈涛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高超是个大忙人,官不大,事不少。
为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陈涛镇党员领导干部纷纷深入企业,开展实地走访调研。高超在走访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时,企业负责人反映缺乏先进的生产设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难以提升。他立即与科技部门联系,为企业争取技术改造补贴资金,并协助企业引进一套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改造后,企业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销售额也实现大幅增长。
在农村户厕改造工作中,高超和同事们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的村民对新事物接受程度低,担心改造后的厕所不好用;有的村庄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但大家没有退缩,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组织村民代表参观已改造成功的户厕,让他们亲身体验改造后的便利。同时,积极协调施工队伍,根据不同村庄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施工方案,确保户厕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每一个泥泞的脚印,都见证了我们为乡村振兴付出的努力,也成了推进乡村发展的强大动力。”高超说,通过努力,成功帮助许多企业走出了困境,实现了稳定发展,也让他深刻认识到,只有深入基层、了解企业需求,才能真正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陈涛的英勇事迹已载入史册,成为当地干部群众奋进不息的精神动力。陈涛镇将继续用烈士精神凝聚党心民心,培养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用烈士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烈士精神鼓舞干劲,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陆荣春 张长虎/文 王海婷/图
编辑:梁鹤龄 李艳 王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