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为拼搏鼓掌!
我言新闻 2025-07-20 00:00

终场哨响的余音

还在如皋体育场的上空回荡

黄海之滨的晚风裹挟着汗水与呐喊

将看台上此起彼伏的掌声

揉成一团温热的雾

 

7月19日晚

江苏城市足球联赛第七轮

积分榜前两名

南通队对阵盐城队的比赛

最终以2:1落下帷幕

盐城队的11名队员在最后15分钟

上演一场精彩的反击战

却最终未能扳平比赛

留下了些许遗憾

21:40,南通如皋体育场,“苏超”盐城队与南通队的较量早已分出胜负,但数百名盐城球迷们依旧不愿离场,他们高举着围巾,等待球员谢场,用沙哑的嗓音呼喊每个球员的名字,为一场浸透了汗水的拼搏,献上最绵长的致敬。

感动!难忘!这一夜的绿茵场,每一寸草皮都记得拼搏的重量。

一次次忘我的奔跑、冲锋,一次次不留余力的争抢、对抗,年轻的队员们摔倒后依旧不言放弃,挑战自我体能的极限。面对最强的对手,他们给予了全部的尊重。这一刻,青春力量的在澎湃生长。

成绩固然是“苏超”的标尺,但拼搏的精神更令人动容。就像今夜过去,人们记得的不再是比分,而是构成难忘夏天的一个个精彩瞬间。

“苏超”的精神是什么?盐城队有自己的答案:是严子航“拼出自己的性命也要救球”的信念,才造就一场比赛5次神级扑救;是童心因为进攻打到防守队员面部而错过进球那懊悔的一跪;是花志城两城奔袭,不想错过任何一场集训的坚持。

而这份拼搏的精神,也早已刻进了盐城人的基因里,融进这片总面积17700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

很多年前,先民们在潮起潮落间“煮海为盐”,用陶罐与烈火从苦涩的海水里熬出雪白的结晶,把不毛之地变成“淮盐出,天下咸”的富庶之乡。那时的盐场没有机器轰鸣,全凭一担担海水、一捆捆柴草、一双双磨出血泡的手,在滩涂上垒起盐堆如小山。

后来,当“新四军革命精神”在战火中淬炼成形,穿草鞋的战士们在芦苇荡里与敌人周旋,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让“拼搏”二字有了穿透历史的力量。

岁月流转,拼搏的故事换了新的注脚。盐城人敢为人先,从无到有,上演了“一部车”兴起一座城的产业传奇。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放弃经济利益,毅然决然将围垦滩涂划入遗产保护区,只为谋求一条绿色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变为现实图景。

如今,盐城已形成全国最大规模的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建成光伏产业千亿集群,“绿能之都”崛起;盐城港“一港四区”成为盐城外向型经济和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依托;高铁四通八达,交通便捷,营商环境优越......盐城正成为江苏后发先至的一刻闪耀新星。

今天,站在“苏超”赛场上,我们再一次看到盐城人不屈的脊梁,他们用行动诠释着:黄海之滨的盐碱地,从来不长娇弱的花,只生能在狂风里扎根的芦苇。风越大,根扎得越深;浪越急,腰挺得越直。

这个夏天

“苏超”为我们带来许多美好的故事

这一章叫做“拼搏”

这一夜

让我们为这片红色土地

永不褪色的拼搏精神鼓掌!

曲未终,故事仍在继续

年轻的盐城队值得我们期待

 

来源:交汇点新闻、盐城发布综合

编辑:梁鹤龄 李艳 王心怡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