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区酒店的5元凉拌菜到星级宾馆的特色招牌菜,近期,凭借亲民价格和品牌背书,我市各大酒店外摆摊位纷纷获市民点赞支持。酒店“摆摊潮”背后,既是餐饮业应对市场变化的创新突围,也折射出当前消费趋势下的业态重构。
京宁宴用40多个菜品覆盖社区日常需求,金鹰尚美酒店带着秘制东坡肉走出宴席包厢……酒店外摆的创新价值,首先体现在对消费信任的重建。在预制菜争议未平、外卖后厨卫生存疑的当下,酒店将“无预制菜”“现做现卖”转化为核心竞争力。透明罩覆盖的菜盆、全程佩戴的口罩手套,这些看得见的细节让“星级标准”成为最有力的信任背书。
其次,开辟了餐饮产能释放的新路径。酒店后厨往往面临“旺季忙不过来、淡季空转浪费”困境,外摆模式通过小份售卖、灵活出餐,让闲置人力与设备“动”起来。悦达国际大酒店摊位上的卤味早早售罄,盐城迎宾馆大厨化身“摊主”临街售卖菜品,这些场景印证了“闲时产能”的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当广大居民以平价消费体验星级厨艺,上班族顺路带一份酒店炒饭当晚餐,消费场景的贴近正让品牌价值变得更为“可感”。
但从长远看,酒店外摆还面临可持续性考验。星级酒店的人力与食材成本本就高于普通摊贩,“低单价”菜品利润能否支撑高额运营成本;社区消费如何在晚餐高峰之外找到新的需求点,避免“一阵热”后无以为继,是企业需破解的课题。此外,城市管理对占道经营、卫生保洁的要求,也对酒店外摆的规范化提出更高标准。
酒店外摆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摆摊”这一形式本身,而在于它为餐饮业提供了一种启示:创新不必追求颠覆,而应立足自身优势回应真实需求。当创新热情遭遇现实挑战,恰恰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契机。酒店外摆能否从“现象级”变为“常规态”,关键在于能否在品质与成本、规范与灵活、特色与普适之间找到平衡点。这场探索,终将为餐饮业写下更深刻的转型注脚。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 单冬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王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