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咚咚!盐城必胜!”战鼓擂动,声浪震天。“苏超”联赛场上,球员奋力拼抢,台下,球迷忘情呐喊。盐城球迷的手臂如林高举,汇聚成看台上最澎湃的风景,不仅托举起整座城市对胜利的渴望,也让世界看到了足球最纯粹的热血模样。
坚守:从寂寥到沸腾
时间拨回今年五月初,“苏超”联赛开踢,首轮比赛的关注度不高。盐城登云球迷会会长蒋成飞盯着手里那份远征徐州的助威名单,眉头拧成了疙瘩——名单上稀稀拉拉,凑不够60人。
“客场嘛,愿意跑这么远的兄弟不多。”这些年来,蒋成飞已然习惯了在冷清的看台上坚守,但那几声带着盐城口音的“加油”声,像荒野里的星火从没断过。
谁能想到,短短一个月,“苏超”火得像是焊在了热搜榜上。大众看球的热情也跟着“烧”了起来:第二轮赛事,盐城奥体中心看台还空着大片,到场不到万人;第三轮就翻着跟头涨到了15025人;等到第五轮,直接捅破了30000人的“天花板”。
登云球迷会的成长轨迹也与“苏超”的热度曲线完美重合。2023年刚成立时,登云球迷会只有志同道合的十几个球迷,聚在一起只是为了更好地支持盐城本土球队——登云足球俱乐部的比赛。就在“苏超”头一轮开踢前,球迷会微信群的人数仍停留在20多人的规模。
如今,登云球迷会会员已突破2500名,其中有建筑工人、外卖骑手、企业白领和学校教师……大家伙儿心照不宣:“家乡的事,必须铆足了劲儿‘顶’上去!”就冲这句话,人潮涌进了登云球迷会的微信群。
转眼到了七月初,筹备远征南通的蒋成飞眉头再度紧锁。然而此次皱眉的缘由截然不同——人太多了!渴望加入“战斗组”为盐城队助威的球迷们已然排起长龙。
大伙半开玩笑地称这是“散装江苏”的凝聚力奇迹——当十三个城市之间的对抗激发起江苏人的地域自豪感时,足球场已然化作城市荣誉的角力场,而每个球迷都想为盐城拼尽全力。
呐喊:热爱永不停歇
在盐城对阵镇江的比赛中,最动人的回响出现在镇江队离场时,盐城球迷们突然齐声高呼“镇江战斗”,让客队球员为之动容。这声浪里,有胜负之上的敬意,更多的是对脚下土地最深的归属。
来自大丰的黄煜然今年36岁,2015年他就加入N4A球迷会。作为资深球迷,他见证了江苏队和盐城大丰队的辉煌与落幕。“2021年大丰队解散后,我们这些球迷总盼望着球队回归。”黄煜然感叹,是“苏超”让他找回了青葱岁月里对足球的激情。
比赛期间,他和旗组人员提前两个半小时入场布置横幅、喇叭与鼓,对他而言,这赛前漫长的准备与场上90分钟激战,皆是球迷与球员并肩战斗的生命印记。当终场哨响,所有人肩并肩高唱《莎啦啦》,他感受到那份融入血肉的幸福感喷薄而出——那是所有人心跳共振的瞬间。
赛场中的另一大亮点,莫过于那幅600平方米的巨幅TIFO(覆盖看台的大型横幅)。当它在看台上震撼展开,气势恢宏的麋鹿图案瞬间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
这幅凝聚全城心跳的巨幅画卷,其诞生本身便是传奇。N4A球迷会会长恰恰透露,这幅TIFO由146名球迷齐心筹集近万元经费完成。最初计划以手绘注入心血,迫于时间压力,最终由工厂连夜赶制完成。谈及TIFO主画面上麋鹿的设计灵感,设计者周建表示,“麋鹿是盐城的象征,我们想用‘鹿’这一符号激励盐城球员全力争取胜利。”
面对“苏超”当下的火爆,恰恰也保持着难得的清醒。“热度终会褪去,但我们依然会坚持为足球呐喊,因为这就是我们的初心。”
携手:城与球共赴未来
初夏的希文小学球场上,一群少年正在奋力奔跑,汗水浸透了球衣——这是登云俱乐部青训现场,也是盐城青少年足球发展的缩影。
作为全国体教融合的标杆城市,盐城已创建了237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数量稳居全省前列。如今“苏超”盐城队的大名单中,不少球员正是从校园联赛中脱颖而出的苗子。
因“白天踢苏超,晚上兼职海底捞”而感动大众的盐城队16号球员单伟,还有另一个身份——登云俱乐部的青训教练。从训练场到职业赛场,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孩子们:只要坚持,“为盐城而战”的梦想就能照进现实。与青训的静默耕耘相呼应的,是盐城球迷奔涌的暖流。“苏超”联赛期间,近百位球迷为私家车贴上“盐城欢迎你”的标贴,自发组成“爱心车队”,免费从高铁站接送观赛球迷直达绿茵场,为的就是让全国各地的球迷朋友、游客能够感受到盐城的文明,感受到盐城人的热情。
一位东北球迷在微博感慨:“出站像遇到明星接机,比看球还暖。”这些穿梭在城市中的流动风景线,让足球的热情与城市的温度完美交融。盐城球迷以实际行动印证了:最磅礴的体育精神,永远萌发自最平凡的生活土壤。
当青训幼苗在阳光下茁壮生长;当爱心车主载动八方情谊;当看台上那些不息的呐喊声汇成滚烫的海洋……这一幕幕动人的景象,恰是足球与城市相济相生的最高光时刻。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周创 安志鹏/文 王亚洲 杨毅/摄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