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阜宁宏达石化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60多台机器全速运转,操作工人目光紧盯着加工中的产品与屏幕上跳动的参数,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仓库内,数十件即将发往全国多地的成品旁,工人正麻利地贴标签,每一个动作都透着高效与有序。
公司副总经理邵正祥说:“我们产品有相当的技术含量,现在供不应求,生产已安排至10月份。目前,车间设备满负荷运转,确保保质保量按时供货。”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企业,宏达石化机械的前身阜宁县第一石化设备制造厂,创办于1979年,是国内较早从事石油、天然气、铀矿等资源开采装备及工具生产的民营企业。近些年来,宏达石化机械用创新思维深耕传统的石油机械产业,通过持续的技术攻关,用“硬核科技”提升产品价值,不仅实现了产品升级换代,市场需求也逆势上扬。邵正祥说:“我们历时6年,成功研发了永久式压缩空气储能封隔器,可在循环注采工况下实现长期可靠封隔,解决了传统封隔器在频繁压力交变下的密封失效难题。目前,此产品在空气储能项目中得到了推广应用。”
作为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宏达石化机械的创新思维,不仅创造价值,也使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更加得心应手。在生产车间的一台机器旁,整齐码放着一排银白色的半球状产品,邵正祥说:“这个镁铝合金可溶性桥塞技术,无须任何干预作业就能实现井筒全通径,有效解决了快钻式复合桥塞依赖连续油管钻磨和大通径桥塞无法满足生产测井要求难题,油气田完成压裂施工增产作业后可以自然降解,已成为页岩气、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藏分段压裂重要工具。”
在宏达石化机械的成品库中,一排排货架上,是满满科技含量的产品。邵正祥说:“我们从最初的普通油田阀门生产起步,不断向油气钻采设备的高价值领域攀登,不仅使公司业绩的显著增长,还带动了下游的十多家企业。”今年1至6月份,宏达石化机械已实现销售5100多万元,入库税收超386万元,销售较去年同比增长6%。
破茧成蝶“智”赢未来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传统产业如何锻造产品硬核实力,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宏达石化机械、天友纺织、托普轮胎等阜宁企业的转型实践给我们启示:以产业集群为依托,以创新驱动为内核,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从而在全球价值链中抢占制高点。
夯实产业集群优势,筑牢价值链攀升的根基。产业集群是培育硬核产品的沃土,只有让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创新合力,才能释放“1+1>2”的乘数效应。阜宁立足传统产业基本盘,通过“智改数转网联”推动机械、纺织等企业向智能工厂、绿色工厂转型,如托普轮胎加装智能感应装置实现全流程数据化管控,天友纺织以自动化生产线实现效率与品质双提升;同时通过壮大新兴产业规模、抢占未来产业先机,为企业产品升级提供广阔的产业生态支撑。
激活企业创新主体,锻造价值链攀升的引擎。企业身处市场最前沿,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变化最敏感,科产融合必须发挥好企业的主体地位。阜宁坚持引培并举,锻造发展“生力军”。宏达石化机械有限公司历时6年攻克密封难题,研发的永久式压缩空气储能封隔器解决了行业痛点,在页岩气开采中广泛应用,实现销售逆势增长,印证了“硬核科技”是打开高端市场的“金钥匙”。
深化数智技术赋能,突破价值链攀升的瓶颈。在数字化时代,“智改数转”是企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托普轮胎依托智能设备研发6项高新技术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天友纺织通过全自动络筒机将8小时产能提升至2吨,人力成本降低90%以上。智能化改造,还使企业在质量控制、成本管理、市场响应等方面形成系统性优势。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从石油机械到纺织面料,从传统制造到新兴赛道,阜宁企业的蝶变揭示了一个真理:价值链的攀升没有捷径,唯有以创新为笔、以产业为纸、以人才为墨,才能书写出产品硬核实力的新篇章。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范进 刘波 张月怡(实习)通讯员:郭益成
图片:阜宁发布
编辑:梁鹤龄 崔治国 严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