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丰区白驹镇,有一个闪耀着红色光芒的村庄——狮子口村。这里不仅是八路军新四军胜利会师的地方,更是全国文明村建设的典范。近日,记者走进狮子口村,探寻其在文明村镇创建中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
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一踏入狮子口村,便能感受到浓厚的红色氛围。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地庄严肃穆,高大的会师纪念碑直插云天,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1940年10月10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二纵队六团和南下八路军五纵队一大队三营两支先头部队在此胜利会师,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奠定了坚实基础。狮子口村党总支书记杨金艳告诉记者,村里一直致力于传承红色基因,将这段历史作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复刻还原明理堂、红色渡口等红色阵地,让村民们能够直观地了解先辈们的奋斗历程,感悟当下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红色不仅是我们的历史底色,更是治理亮色。”杨金艳介绍,村里编织的“红色网格”覆盖每个角落,志愿者们经常开展老年智能手机培训、辅导留守儿童、慰问孤寡老人等服务。近年来,狮子口村依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先后建成省级“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盐城市干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示范点”。每逢节假日,许多游客和党员干部来到这里参观学习,重温入党誓词,汲取奋进力量。
家门口就业增收忙
在然然玩具加工点,机器声嗡嗡作响,工人们正熟练地加工着毛绒玩具。59岁的陈素芳在这里工作已经40多年了,她的动作十分娴熟,一天能做三四百个玩具。“在家门口就业真是太好了,既能增加家庭收入,又能降低支出成本,还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小孩。”陈素芳笑着说。狮子口村是“玩具生产特色村”,拥有众多玩具加工点。村里充分发挥这一产业优势,有效串联起全村玩具加工点位,及时了解加工点的用工需求,为村民提供就业信息,缓解用工难题,让闲置劳动力劳有所得,也让玩具加工点实现收益最大化。目前,村里已有10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的玩具加工点就业,人均年收入可达数万元。除了玩具产业,狮子口村还积极探索其他产业发展路径,如发展红色旅游带动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村里的一些农户还开办了农家乐,为游客提供当地特色美食,增加家庭收入。产业的发展不仅让村民们的钱包鼓了起来,也为文明乡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如今的狮子口村,村民们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的氛围。
文明实践融入民生
中午时分,村里的幸福食堂饭菜飘香。吃着午餐的老人们赞不绝口:“这里饭菜可口,很适合我们老年人的胃口。在这里反而吃得多,而且志愿者服务周到,我们喜欢在这里吃饭。”志愿者穿梭其间,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端汤盛饭。这座由村集体投入建设的食堂,与党群服务中心的乒乓球室、图书室等共同构成了村民的15分钟生活圈。
在狮子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记者看到一群志愿者正在忙碌着。原来,他们正在为村民们开展反诈宣传活动。志愿者们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讲解真实案例等方式,向村民们普及反诈知识,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大爷大妈们,现在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轻易给陌生人转账汇款……”志愿者小张耐心地向几位老人讲解着。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问题,志愿者们一一解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根据村民需求,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文化演出、技能培训、爱心帮扶等。对确有需要的孤寡老人,志愿者们上门为他们打扫卫生,送去生活物资,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据了解,狮子口村“会师红”党员志愿服务队由10余名志愿者组成。以八路军、新四军会师红色文化为根基,创新开展“红色+”志愿服务。团队以红色故事宣讲为核心,延伸拓展理论宣讲、基层治理、便民服务、法律科普、医疗健康、扶贫帮困六大功能,形成特色服务体系。通过“会师讲堂”、情景演绎等形式活化红色历史,同时开展理论微宣讲、矛盾调解、助老帮扶等实践活动,让红色基因融入民生服务,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从红色文化传承到文明实践活动,从产业发展到民生保障,狮子口村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未来,狮子口村将继续砥砺奋进,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大步迈进,让文明之花在这片红色沃土上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宋晓华 文/图
编辑:梁鹤龄 李艳 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