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中央多次强调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各地提振消费指明了方向。从我市实践来看,今年1至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7%,增速连续位居全省首位,特别是“苏超”赛事更带动消费金额环比大幅增长。亮眼表现印证了我市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也为进一步激活消费提供了启示。
挖掘消费潜能,需紧扣消费升级大趋势。去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8%,相比发达国家有较大下降空间。当前,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正进入置换升级期,新能源、绿色智能成为主流方向;农村消费市场增速迅猛,网络零售额持续攀升。这要求我们既要落实好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大宗消费提质扩容,也要瞄准绿色低碳、智能便捷的新需求,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让消费升级与供给创新形成良性互动。
激活消费活力,要敏锐捕捉消费理念新变化。当下消费者更注重精神价值与情感体验,“悦己消费”“健康消费”等新风尚兴起。我市康养服务需求攀升,高品质楼盘供不应求等现象,都说明消费已从“性价比时代”迈向“心价比时代”。商家需跳出传统惯性思维,在产品设计、服务体验上精雕细琢,让消费者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同时要顺应健康消费趋势,拓展居家养老、社区康养等服务场景,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创新消费场景,是打破增长瓶颈关键抓手。当前我市存在消费场景供给不足等问题,如头部商家缺乏、高规格赛事“缺席”,导致部分消费外流。应加快引入落地山姆、盒马等新业态,打造“观赛+文旅”“购物+体验”等融合场景;用好奥体中心等优质场馆,培育赛事经济、演唱会经济,让消费场景更具吸引力。同时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消费,推广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模式,发展线上社交、云体验等新兴服务,让新技术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开辟消费增长新赛道。
政策护航是消费提振的重要保障。要避免“为政策而政策”,加强政策系统集成,如在新能源汽车补贴、充电桩建设等领域精准发力,把握“一次到位”的节奏。要优化消费环境,严厉打击预付费套路、假冒伪劣、大数据杀熟等不合理经营行为,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让群众消费更放心。
消费提振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政府、企业、社会协同发力。只有多措并举破解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堵点,才能让消费这驾马车跑得更稳更快,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王叶州
编辑:梁鹤龄 李艳 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