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丨槐花飘香
2025-06-30 21:03 我言新闻

槐花飘香

范爱华/文

凌敏/诵读/音频制作

家乡有条圩子,沿着梓辛河蜿蜒前行,俗称三角圩。传说梓辛河是明朝永乐年人工开凿的一条疏水河道。圩边,一溜野生的钉子槐,个个身强体壮,高大葳蕤,沿河逶迤数里,在天地间自成一景。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当你不经意间抬头,那一串串洁白如玉的槐花,是否让你心生欢喜?它们或密集或稀疏地点缀在绿叶之间,宛如点点繁星,照亮了春未夏初的天空。站在一片花海中,心情瞬间明媚起来,视野也变得更加开阔、明亮了。阳光透过浓密的槐树叶缝隙,洒在梓辛河的水面上,形成细腻的光影交错,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美得让人心醉。风起时,整个圩子上空飘着漫天飞舞的花瓣,让你在猝不及防中邂逅一场浪漫的花雨。女人扛着锄头从槐树下缓缓走过,槐花飘落在她的发梢、衣襟上,身后跟着淘气的小狗,乡间的宁静、美好,给了你一种无法言说的富足,只觉得天地万物都在滋养你。

每到槐花盛开的季节,一对远道而来的养蜂夫妇就在三角圩安营扎寨。蜂蜜是甜的,可养蜂人是辛苦的。他们头戴纱网帽,手握熏烟器,总在清晨第一缕阳光出现时开始忙碌。当我们涌进养蜂人的临时帐篷,品一口他们酿的槐花蜜,养蜂人喜不自禁。那一刻,我真正懂得了养蜂人千里迢迢为谁辛苦为谁甜了。我出生在那个温饱都难以维持的年代,到了春末夏初,青黄不接。母亲为了让我们兄妹六人少挨饿,看到了槐花盛开的季节,就带我们去捋槐花,回来择洗干净,和上面粉,加少许盐花、葱花,做成槐花饼,上锅蒸十来分钟,槐花饼就可以出笼了,揭开锅盖,满屋氤氲着槐花的清香味。现在回想起来,槐花的清香仿佛还在唇齿间留存。

母亲心灵手巧,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随着季节的变换,利用各种瓜菜代替粮食,给我们做出不一样的饼子,慰藉了我们儿时的味蕾。

槐花,不仅以其美丽的姿态和芬芳的香气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寓意。槐花,在我的家乡还与一条老巷有关。老巷名为王家巷,足足有二百米呢。这条巷子多为瓦房,且多有门房天井院落。老巷人家喜欢植槐。这里王姓人家自称王羲之后裔,曰“三槐堂”,农历新年门前对联横批门楣“三槐人家”。说来也巧,这条氤氲着槐香、书香、墨香的老巷,不乏专家、学者、教授,西溪古镇的许多精英是从王家巷走出来的。后来,我在典籍中找到“三槐堂”的注释:三槐堂,北宋王祜家中的厅堂,因曾植三株槐树于庭院而得名。

“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如今母亲不在了,又到槐花飘香的时节,只能任由槐花开了,枯了,飘落一地。

 

编辑:梁鹤龄 李艳 徐晶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