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粽、艾草锤、亲子游全爆火!盐城端午消费新玩法
2025-05-27 18:36 我言新闻

随着端午佳节临近,我市大街小巷里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氛围。作为历经千年时光的传统节日,端午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催生出蓬勃的“节日经济”。各式节令食品、多样非遗传承以及丰富多彩的假日文旅活动,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的消费新图景,让传统节日绽放别样光彩。

粽香漫卷南北味

粽子是端午节餐桌上当之无愧的主角,而每逢农历五月,社交媒体上“甜咸之争”的年度大戏必如期上演。

作为一个掌厨30多年的老师傅,在盐城八大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金明的记忆里,清水粽蘸白糖的传统吃法承载着他的童年记忆。“目前盐城市面上粽子总体口味偏甜,豆沙粽、蜜枣粽、绿豆粽等甜粽是主力军,但来自沪浙的蛋黄肉粽也以咸香流油的独特风味颇得市民青睐。”史金明表示,这种甜咸交融的味觉版图,恰如地处淮河流域的盐城,天然融合着南北风味。

“近期我粽子销售迎来高峰。”5月25日,雅家乐超市日配业务经理成伟伟忙着统计缺货产品,今年粽子消费市场又有了新变化,除了传统口味,含有健康食材的“养生”粽子持续走红。

“家里老人肠胃不太好,糯米粽子难消化,这种粗粮粽子吃着更安心。”在亭湖区榆河路雅家乐超市中,市民朱女士的挎篮里放着好几盒以黍米替代糯米的大黄米粽子,此外,她还购买了不少新鲜的粽叶和蜜枣,“一家人包粽子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节日仪式感,虽然包得不多,但节日团圆的氛围更浓。”

传统与创新的碰撞在这个端午格外明显。元祖、星巴克等品牌推出的冰粽子,凭借Q弹造型和清凉口感,成为年轻人的“新宠”。“不用蒸煮直接吃,冰冰凉凉像甜品。”在星巴克柜台结完账的“00后”小陈展示着他的战利品,“198元有五种口味,办公室不少同事买了尝鲜。”这些裹着椰奶、酒酿、榴莲等新式馅料的冰粽,为传统节令食品注入时尚活力。

指尖绣出新“艾”意

“端午节前是最忙的。”5月26日,盐都区首届乡村振兴工匠、布艺制造技艺非遗传承人韩友红指尖翻飞,一丝不苟地将艾草填入绣着莲蓬纹样的香囊。工作台上,粽子、石榴、布老虎等造型的艾草制品琳琅满目,既有传统纹样的庄重,又不失萌趣设计。这些香囊,以每只数十元至百元的价格,成为商场店庆、企业定制的“文化伴手礼”。“4月以来订单超百单,手工制作虽慢,但精致度是机器无法替代的。”韩友红话语里藏着匠人的骄傲。

在韩友红的巧手下,艾草正经历一场华丽的蜕变。从门楣装饰到养生产品,传统智慧正被赋予现代解读。“我做的香囊和艾草锤,里面的艾草都是老父亲在乡下种的。”她拿起一把艾草锤,轻轻敲打,“10斤新鲜艾叶才产出1斤干艾叶,10斤的干艾叶才能搓1斤干艾绒。而每把锤子要填一两纯艾绒,得耗用10斤新鲜艾叶。”这串数字背后,是父女两代人对传统的坚守。这种将中医经络理论融入日常生活的创意,精准切中都市人群的亚健康痛点:“敲打肩颈能疏通经络,艾草香气还能安神理气。”在社交平台,艾草养生锤被年轻白领称为“办公室解压神器”,月销量突破千单。

城市的另一端,79岁的朱奶奶依旧在菜市场买一把菖蒲艾草,用红绳系起挂在家门口,“和往年一样,图个平安。”目前,端午艾草消费呈现明显代际分层:老一辈守着“几块钱一把”的菖蒲艾草,延续驱邪纳福的质朴寓意;年轻人则更青睐“花式组合”。

“00后”女孩小王在花店选购的艾草花束,巧妙融入粽子挂件、葫芦、香囊等多种时尚元素。她认为,菖蒲如剑祛邪,铃铛寓意好运,龙舟象征乘风破浪,既有仪式感又符合现代审美。这种“颜值经济+文化符号”的混搭,让传统习俗焕发社交货币属性。

文旅融合绘新卷

今年端午小长假恰逢“六一”国际儿童节,亲子出游需求显著升温。“3天假期不长,带孩子出远门太折腾,家门口的景点正合适。”家住盐南的杨先生正谋划着端午“遛娃”计划。

针对“双节”热点,我市各旅游景区结合本地资源,纷纷推出适合短途家庭出游的特色项目,结合民俗文化打造系列主题游园会、亲子互动体验等活动。东台黄海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推出“粽享童林”主题活动,以红、黄、蓝、黑、白五色丝线为引,串联起制作香囊、饮雄黄酒、驱逐五毒等五大主题互动区,共邀游客参与一场充满传统韵味与欢乐氛围的端午之约。

文化场馆也在端午玩出新花样。市美术馆筹备的“一举高‘粽’·端午艺术游”趣味集章行活动,在展区长廊设置5个民俗体验点,邀请市民通过集章的形式,体验端午特色习俗,打卡美术馆里的中国节。

除了去主题园区、文化场馆体验端午民俗,带娃一起出门运动也成为不少亲子家庭的热门之选。大丰野鹿荡准备的亲子皮划艇趣味赛,将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划桨穿越趣味关卡,在协作中增进感情,在竞技中收获欢笑,“不少家长咨询如何报名。”景区负责人说。

专业赛事也为盐城文旅添了把火。6月1日开赛的2025年江苏盐城大纵湖生态铁人三项赛吸引全国500多名专业选手及爱好者报名参与。来自南京的参赛选手张先生准备带着一家人自驾来盐:“凭参赛手环能免费游大纵湖,比完赛正好带孩子去逛逛。”

从舌尖到指尖,从市井到景区,我市的端午经济画卷既承载着历史传承,又涌动着创新基因。这份融合了南北风味、古今智慧、文体旅创意的端午多元消费场景,正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汩汩活水。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 陶秋凤 周创 文/图

编辑:梁鹤龄 崔治国 严蔷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