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盐城日暖风和,芳郊绿遍。
5月18日9时30分,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举行。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全市博物馆联动,着力释放优质文化资源效应,讲好文物故事,不断优化文化产品供给。
文物展览串联文化记忆
博物馆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文物展览回答着人们对历史的叩问,不断滋养着人们的灵魂。开幕式现场,中国海盐博物馆副馆长黄明慧作为策展人,介绍了《南张北齐墨韵南北——从白石草虫到大千烟霞》主题展览。展览选取齐白石、张大千两位书画家作品共计40余件,展现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和艺术创作视野。“我们将两位文艺巨匠置于同一时空之下,通过讲述‘似与不似’的故事,推广传播艺术精粹。”黄明慧解释,展览从两位艺术家作画方式、艺术理念出发,为参观者营造一个经纬纵横的艺术创作空间。
主题游径增添旅游历史文化底蕴。从新四军纪念馆到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旧址再到宋公堤旧址……“新四军东进北上”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带领青年学生在行走中接受革命精神洗礼。“行盐四方”——文物主题游径以“盐”为主线,有机串联盐城两千余年的城市发展史,集中展示海盐产、运、销的千年风华。
文物和资料能让更多人了解历史、感受文化。活动现场,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七师分会(皖江)及亲属代表、吴耘之子吴东向新四军纪念馆捐赠革命战争时期戴振使用的行军马褡等一系列文物。这些文物不仅能够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助益博物馆发展,未来也将成为盐城“城市记忆”的组成部分。
研学旅行传递文明之光
研学通过教育传递着文明之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文化作用来看,博物馆承担了以文示人,以文化人的作用。主会场活动开幕式上,公布了5月至8月预计举办陈列展览20余项、教育活动52场。
中国海盐博物馆推出的“溯源·盐城——公众考古”系列社教活动,可以让青少年体验考古现场、了解考古工具使用方法、学习文物修复方法。通过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盐城历史,感知盐城地域文化魅力。“此项研学活动的意义非凡,目的是让公众理解考古,参与文物保护与历史传承。”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夏春晖认为。
暑期活动同样精彩纷呈,“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红色研学游、诗情“章”显铁军战歌——新四军纪念馆诗词研学活动、“行盐四方”——文物主题游等研学活动各具特色。“这些活动必将增强青年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新四军纪念馆文史部主任周振华认为,博物馆作为科普研学、社会教育的重要阵地,研学活动能充分向公众展示盐城这本城市百科全书。
文创产品开辟发展新路
开幕式期间,文创市集同样热闹非凡。盐城盐·午后海风系列文创、新火文创·定胜雪糕、状元贴、考学之路等文创新品发布,吸引大批年轻人围观、拍照、体验。
中国海盐博物馆设计的盐城盐·午后海风系列海盐香薰,设计时便参考并融合了结晶盐的形象,外观和味道都围绕“盐”展开;考学之路系列文创将中国海盐博物馆状元及第铜钱、一路连科瓷盘等文物元素融入日常用品;新火文创·定胜雪糕外形采用号角形象,增强年轻人对革命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新文创产品能让文化进入公众生活,扩大博物馆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希望通过创意设计提升博物馆形象,吸引更多受众,进而延伸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黄明慧对“文创上新”给予积极肯定。
盐城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影视动画专业大二学生许粲参与了文创市集上推出的纪念册集章和漆扇制作活动,她感到惊喜:“这些产品特别有纪念意义,它们通过‘美’表述文化传承。”凭借美观实用的产品设计,博物馆文创正潜移默化提升公众审美水平,实现“博物馆美学”普及。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安志鹏
图片:杨毅 李建文 盐城市博物馆
编辑:梁鹤龄 李艳 杨维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