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毅》新书学习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
2025-05-12 22:16 我言新闻

5月11日上午,由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缅怀钱毅烈士暨《钱毅》新书学习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三师苏北分会成员、新四军三师后代、编辑记者及读者齐聚一堂,共同追忆钱毅烈士的光辉事迹,深度交流《钱毅》新书的思想内涵,弘扬革命先烈精神。

钱毅是我国杰出的新闻战士,在中国新闻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短暂而壮丽的一生令人敬仰。钱毅1925年4月14日出生于安徽芜湖,作为无产阶级文学家、剧作家、收藏家阿英(钱杏邨)长子,他在上海度过青少年时代。1941年12月,钱毅随父亲及姐弟奔赴苏北抗日根据地,次年5月抵达盐阜抗日根据地,先后投身文化戏剧工作,并在新四军三师基层连队担任文化教员。1944年7月,他加入《盐阜大众》报社,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被评为模范工作者,还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钱毅升任副主编,全面负责《盐阜大众》报编务工作,创作了《怎样写》《庄稼话》等100多万字的文艺新闻及日记作品。1946年12月,钱毅以《盐阜日报》(《盐阜大众》报更名后)和新华社盐阜分社特派记者身份,奔赴前线担任盐阜区第三中心县委记者组组长。1947年3月,钱毅在淮安前线采访时,不幸被国民党部队俘获。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最终壮烈牺牲,年仅22岁。在延安新华社新闻事业纪念馆,陈列着钱毅的事迹与照片;1990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中,他是入选“中国新闻界人物”中唯一牺牲的新四军新闻工作者,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也以设立“钱毅”奖、建立塑像等方式铭记他的功绩。

活动中,《钱毅》一书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该书作者施东明是盐阜大众报资深记者,有着38年专业新闻工作经历。近年来,他潜心钻研报史与新四军红色文化,发表多篇相关文章。2021年下半年起,施东明着手《钱毅》一书创作,通过大量收集资料、实地走访钱毅生前战斗之地,在多方支持下历时三年完成。他表示,此书旨在为英雄立传、为报史添彩。在相关单位助力下,《钱毅》于4月正式出版。

在学习交流环节,与会者纷纷围绕钱毅事迹与《钱毅》一书发表深刻见解。钱毅的侄子钱荣毅、外甥凡晓元饱含深情地追忆钱毅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言语间满是家人几十年来对钱毅的深切思念与不舍。

许多新四军三师后代感慨,年轻时就听闻钱毅故事,此次阅读新书,更觉亲切与感动。陈毅元帅之子陈昊苏回忆,钱毅牺牲后,陈毅曾嘱托阿英为其编纂遗著。1980年《钱毅的书》出版后,陈昊苏不仅阅读还创作了《采桑子》一词。他强调,值此钱毅100周年诞辰,新书展现一个充满活力、热爱党的新闻宣传文化事业的新四军文艺战士形象,其精神不仅值得新闻从业者学习,更能为各行业年轻人注入奋进力量。

黄克诚大将女儿黄楠和儿子黄煦分享道,从小听父亲讲述钱毅在新四军三师基层连队担任文化教员的故事,对他在盐阜大众报的工作及牺牲事迹深感敬佩。黄克诚大将曾为钱毅题词“威武不能屈,临难不苟免,是真正的人民英雄”,他们认为钱毅的事迹与精神是珍贵的红色资源,应当代代传承。

著名作家陈登科是钱毅的学生,他的外孙女农庄女也来到活动现场,她从书中三处内容出发,深刻诠释了钱毅烈士的伟大精神与崇高品格。她说,结合书中陈登科的回忆,钱毅不仅是文艺战线的记者,更在战火中成长为无畏的战士,他面对酷刑不屈不挠,英勇殉国,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诠释了伟大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人们铭记历史,传承英雄精神。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老领导王伯杏动情地表示,钱毅作为年轻杰出的新闻战士,是盐阜大众报通俗化和大众化办报理念的开创者与实践者,他的努力和牺牲令人感奋,是盐阜大众报的荣光。

此次在北京举办的交流活动,不仅为新四军历史研究者搭建了珍贵的交流平台,也让钱毅烈士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通过对《钱毅》一书的深入探讨,与会者深刻认识到,钱毅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命运,扎根人民、勤奋进取的精神,对当代青年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倪静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冯源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