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摄影函授学院73名学员踏着暮色,走进东台市弶港镇渔村听海民宿。学员王健感叹:“今天条子泥的日落真绝,夕阳给鸟儿的羽毛镀了层金边,红得透亮!”说话间,一行人转过走廊拐角,墙上大幅摄影作品映入眼帘——振翅的火烈鸟定格在湿地间,特写镜头里勺嘴鹬正低头觅食。推开房门,床头一盏飞鸟造型的台灯散发着柔和的光,将房间衬得格外温馨。
这些充满巧思的布置,正是当地观鸟经济升温的缩影。“装饰都是自己设计的。”民宿负责人李秀芹操着一口略带乡音的普通话,热情招呼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住客大多是观鸟、拍鸟的行家,我们就想着把湿地的‘主角’搬到屋里,让大家回到房间也能沉浸其中。”
作为东台市人大代表,李秀芹对湿地和候鸟充满深情:“这里是鸟儿的家园,更是我们的宝藏。条子泥有414种鸟,勺嘴鹬数量更是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这不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在她的带领下,员工们也积极投身护鸟行动,宣传护鸟知识。凭借独到的经营眼光,李秀芹把民宿改造成“观鸟主题驿站”,走上“民宿+观鸟”的特色发展之路。
这座两层小楼独门独院,距条子泥湿地不过咫尺之遥,54间生态主题客房各具特色。李秀芹介绍,4年前,这里只是普通的海边旅馆。随着来条子泥观鸟的人越来越多,去年春天,他们决定改造升级,为客人提供更加专业的特色服务。
走进大堂,门口显眼处张贴着详细的潮汐信息;走廊墙壁上,挂满了观鸟爱好者分享的优秀作品;早餐厅也变身“观鸟沙龙”,装上大屏幕和投影仪,方便大家交流观鸟趣事、分享拍摄心得。去年,民宿和“鸟网”“爱鸟国际”“盐城市观鸟协会”“大众摄影”等组织积极合作,多次接待全国性观鸟、摄影大赛活动选手。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民宿还与国际知名照相器材厂商达成合作,多款专业摄影设备将在大厅展示,供人体验。
最让客人点赞的,是民宿“专属鸟导”服务。每天凌晨5点,经理周伟就和同事开车去湿地踩点:“刚开始啥都不懂,就跟着观鸟老手学习,看他们怎么找鸟。自己也上网查资料,慢慢也掌握一些鸟类知识。”如今,民宿员工对常见鸟类了如指掌,并能根据天气、潮汐给客人定制最佳观鸟路线。去年冬天,一名北京观鸟爱好者为了拍摄火烈鸟两次到访,“第一次因雾大没拍成,我们帮他盯着天气;第二次来正好赶上晴天,他说这是‘最有温度的摄影攻略’。”
常州资深观鸟爱好者杨菊芬是民宿的常客,每年来好几次。“我第一次来条子泥就被震撼到了,能看到好多珍稀鸟类。听海民宿服务贴心,像在家一样自在。”她说,每次来都有新收获,还结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随着渔村听海民宿在观鸟圈名气越来越大,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特别是从去年12月至今年3月初,追寻火烈鸟的人络绎不绝,短短三个月就有千余名客人入住。而去年,民宿整体接待量增长超30%,其中大多是回头客。
“我以前是周边村民,现在放下渔网干民宿,带着客人观鸟,比出海打鱼还热闹!”周伟表示,像她这样的“转型员工”还有很多,在当地政策引领下,紧抓鸟儿“飞”来的经济热潮,大家都稳稳端起“生态饭碗”,民宿员工年均收入达6万元。
随着观鸟经济的兴起,渔村听海民宿的生意蒸蒸日上,周边产业也跟着红火起来。附近农户瞅准商机,开起生态餐馆,为游客提供特色农家菜。“候鸟每年都来,我们的生态富民路,肯定也会越走越宽。”李秀芹笃定地说。
新闻短评:
“观鸟热”背后的共生启示
“五一”假期,东台弶港渔村听海民宿再次爆满。民宿老板李秀芹带领村民“放下渔网、端起生态饭碗”的故事,正是盐城“两山”转化的生动缩影。当观鸟爱好者循着候鸟踪迹而来,这片曾以捕捞为主业的湿地,悄然变身为生态经济的“孵化场”。这一系列实践充分表明,守护好绿水青山,自然能收获金山银山。
条子泥湿地观鸟经济日渐升温,不仅打破传统旅游的单一形态,还构建起“保护—开发—反哺”的良性循环。在“人护鸟、鸟兴旅、旅富民”的共生逻辑下,当地将普通民宿升级为观鸟深度体验空间。硬件与服务的创新让游客从“到此一游”变为“深度参与”,更让生态价值在沉浸式体验中自然释放。数据显示,去年民宿游客量同比增长超30%,其中回头客占多数,这正是市场对“保护与发展共生”模式的积极回应。
将生态保护融入产业发展,既避免过度开发的隐患,又让当地居民在产业发展中“看得见生态红利”,构建起“保护者受益、受益者保护”的良性机制,为湿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样本。
从“靠海吃海”到“与海共生”,当地观鸟经济的发展启示我们,生态资源价值有效释放,关键在于找准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点。今后,若能进一步整合湿地科普、研学教育、低碳旅居等业态,培育更多“生态企业家”,推动“民宿经济”向“湿地经济”集群升级,这片“候鸟天堂”定能成为更具示范意义的共富舞台。
候鸟掠过湿地,勾勒生态经济轨迹;观鸟沉浸其间,厚植绿色发展根基。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便在这点滴实践中照进现实。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顾善济/文 周晨阳/图 胡瑞宸/视频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