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先进工作者刘健:深耕基层只为助农“粮满仓”
2025-05-05 19:30 我言新闻

“现在是小麦扬花的关键时刻,一定要做好赤霉病预防工作。”4月25日上午,在滨海县天场镇海峰村农田里,一位中年人边查看麦子长势边指导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控技术。这位中年人叫刘健,现任滨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兼任滨海县农业干部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按照计划,他下午就要到市里集中赴京接受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但他还是不放心农技落实情况,挤出时间深入田间地头。

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27年的刘健是一位高级农艺师。多年来,他一直扎根基层从事粮食安全生产及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业科技管理、高素质农民培训、粮油绿色高效栽培等农技推广工作。曾连续七年挂职“经济薄弱村”任党总支第一书记,先后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三等奖,连续2次获得“江苏省农业丰收奖”二等奖,是“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农广校校长”、江苏省“先进工作者”、盐城市“劳动模范”。

作为农技推广工作者,刘健入职以来,时刻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这一头等大事,“以粮为要”扎实推进系列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先后主持实施部省级重大农业项目30多项,以第一作者先后撰写出版农业科技书籍3本,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累计推广优质稻麦新品种20多个,引进集成示范推广粮油作物高质高效创建、绿色防控、农机农艺融合等新技术30余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万余人,培植科技示范户0.75万户,辐射带动全县3万多农户应用省市县农业“四主推”技术,有力促进全县粮食生产大面积平衡增产、连年丰收,累计实现带动增收增效13.5亿元。

同时,不断优化农技服务方式,坚持从“到镇建点、进村挂点、到户指点”三个环节入手,持续关注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创业全过程服务,主动把农业技术推广的“主阵地”搬到农民“家门口”、田间地头,带领团队年入户入园指导1000人次以上,先后帮助270多个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协调争取各类农业创业和惠农项目资金1900余万元。他紧紧依托“滨海大米”“滨海白首乌”等地标产品,以“帮助农民销”为目标,大力培植农产品电商营销团队31个,其中重点扶持的“陈氏食品”农产品电商2024年网上销售额突破2.1亿元。

作为县农业干部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刘健深感责任重大。他紧紧围绕培强培壮全县农业优势主导产业,突出无公害粮油、高效畜禽、绿色瓜菜林果、特色首乌、农业电商等专题,融合多资源集成,创新“一专多能、互联网+、典型引路”三位一体教学培训推广方式,不断提升培训效果及农业主推技术覆盖率,确保农民学有兴趣、看有新意、赶有典型、做有方向、干有实绩;30多项“四新”技术通过基地实训、融媒教学、典型示范等形式,得到落地推广,深受农民群众认可;在全国率先全方位打造“高素质农民田间学堂”模式,主持创建的“滨海县随耕田间学堂”被授予“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全国示范农民田间学校”等称号。

多年来,刘健始终把“科技兴农”“科技强农”以及“科技扶贫”这一民生实事视为第一要务。

2013年至2019年,他深耕基层,真抓实干,帮助挂职村集体争取各类帮扶资金300多万元,指导211名农村低收入农户实施农业脱贫产业项目19个。在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如期实现脱贫致富,深受当地群众好评。他还创新应用“互联网+直播平台”开展农技综合服务工作,先后组织5期“农业科技专家行”网络直播课活动,引导全县6万多农民在线学习“三新实用技术”,有力促进了全县面上春季农业生产的“复耕复管”,其“农技云课堂”模式被广泛推介。此外,他成功指导30多个滞销的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网上产销对接活动,累计帮助销售大米、蔬菜60多吨,家禽1.5万余只,禽蛋6.2吨,有效缓解种养大户部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张兆领 刘君健

编辑:梁鹤龄 崔治国 凌子涵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