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记者从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获悉,在科研人员的精心守护下,一只具有特殊意义的“京苏鹿”顺利诞生。这只麋鹿幼崽是跨越地域的“浪漫联姻”成果——其“鹿妈”来自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鹿爸”则来自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它的降临,不仅为北京的麋鹿种群注入新活力,更标志着我国在麋鹿遗传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时间回溯到2023年3月,4雄6雌共计10只来自江苏大丰的麋鹿顺利迁入北京南海子麋鹿苑。科研人员凭借专业的遗传学知识与丰富实践经验,对其与北京本地麋鹿种群进行科学配组。此次行动,是我国自1985年成功重新引入麋鹿后,首次系统性开展跨区域血缘交换,是麋鹿保护工作的大胆创新与积极探索。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研究员、科研办公室主任张树苗表示,开展跨区域基因交流,旨在增加麋鹿个体间的远缘关系,丰富种群遗传多样性。这一举措既能有效降低近亲繁殖引发疾病的风险,又能为麋鹿种群注入新活力,推动我国麋鹿种群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珍稀物种保护筑牢根基。
据悉,首只“京苏鹿”于4月21日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出生。科研人员通过一周时间,对小鹿进行粪便常规检测、日常行为观察、体脂指标检查等全面体检,确认其健康状况良好。目前,这只活泼的“京苏鹿”正在苑内适应环境。专家预计,今年还将有5只“京苏鹿”在北京诞生。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全保卫处处长薛丹丹表示,首只跨区域基因交流麋鹿幼崽的诞生,标志着麋鹿跨区域基因交流取得成功,是我国麋鹿保护工作的重要节点。它不仅为麋鹿种群壮大带来新希望,更为未来的保护研究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相信在科研人员的持续努力下,麋鹿这一珍稀物种将在中华大地上续写生命传奇。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陆荣春
编辑:梁鹤龄 崔治国 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