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垦农发新洋分公司的广袤田野上,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然而,这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春耕景象。如今,科技的力量正深度融入每一个环节,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处处彰显着令人惊叹的“科技范”。
无人飞防:助力精准植保全覆盖
4月25日,走进新北生产5大队的高标准农田,科技的身影随处可见。“嗡嗡嗡……”在连片麦田上空,五台满载生物药剂的植保无人机在技术员的精准操控下,有序升入蓝天,对病虫害展开重点防治,全力守护麦田健康。北斗导航植保无人机沿着预设航线精准喷洒叶面肥,多光谱测绘无人机同步监测苗情长势,并实时生成田间“健康报告”。无人机飞防不仅覆盖更均匀、穿透性更好,更有效避免人工作业直接接触农药的风险,保障农技人员的健康安全。
“与传统的人工植保方式相比,无人机植保具有诸多优势。一台无人机一天可以完成数百亩农田的作业任务,大大提高植保工作的时效性。”5大队队长陈琪介绍,此外,通过搭载先进的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无人机能够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精准调节药剂和肥料的喷洒量,避免浪费和过度使用,既降低生产成本,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智慧平台:全方位守护春耕生产
在新西生产区19大队的无人巡田作业现场,“95后”队长张中宁操纵着多光谱无人机缓缓升空,按照事先设定好的航线进行巡田作业。巡田结束后,将拍摄的多光谱图片上传至苏垦农发“智慧平台”操作系统。该系统按照植被的光谱特性,将图片分为不同颜色的图像,可以直观、形象地看出作物长势情况。张中宁滑动手机屏幕,打开苏垦智慧农业全域农情测控平台,苗情长势、土壤墒情等信息一目了然。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现代化,以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是新洋农场的核心主业。”苏垦农发新洋分公司农业中心主任、科技创新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周凌云介绍。苏垦农发新洋分公司还集成AI虫情预警、智慧灌溉等多个系统,实现墒情、水肥、灾害防治全流程数字化管控。该平台通过无线农业气象监测站、土壤墒情监测站、智能远程虫情测报灯等多种农情监测设备,全天候精准监测空气温湿度、虫情、土壤墒情等数据信息,为春耕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智慧保障。
科技赋能:扎根基层践初心
在苏垦农发新洋分公司,有许多像3大队队长罗刚这样扎根基层、践行科技兴农初心的农业工作者。罗刚2017年获扬州大学农学院硕士后,便投身于新洋农场这片土地。他在生产一线躬身实践植保技术,担任队长后,更是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大队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在3大队河南19号田秧池开沟现场,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开沟机正按预设参数精准作业,沟深、行距误差控制在厘米级,为秧苗生长打造理想环境。“高产不是偶然,而是科技‘绣花功夫’的必然。”罗刚说。3大队产量效益从分公司倒数第一跃升至前列,大麦、油菜单产多次位列分公司榜首,小麦、水稻也屡创单产新高。罗刚个人也连续多年获得苏垦农发“产业工人标兵”“高产标兵”等荣誉。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罗刚与无数“新农人”一道,用科技与汗水浇灌着丰收的梦想。
在科技的助力下,苏垦农发新洋分公司的农业生产正发生着深刻变革。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如今,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科技的种子已深深扎根,正不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描绘出一幅智慧农业的丰收画卷。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田淇尹 通讯员:邱玲娜
编辑:梁鹤龄 李艳 唐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