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网密布,莲韵悠长,走进盐城市东台溱东镇,一幅文明与发展的和谐画卷徐徐展开。作为第三批“全国文明镇”,溱东镇以党建为引领,以文明实践为载体,以红色基因为纽带,将文明创建融入乡村振兴的肌理,实现了从“环境美”到“人文美”、从“产业兴”到“民心聚”的跨越。4月,记者走进这座水乡古镇,探寻其文明建设的鲜活经验。
党群连心,文明实践直抵民心
“过去办事要跑镇里,现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在溱东镇夏龙村党群服务中心,69岁的村民费正存感慨道,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溱东人,亲眼见证了它的蜕变。如今,镇里环境整洁,活动丰富,邻里关系和谐,志愿服务贴心,文明氛围满满。村民们还参与了自治,主动参与到文明镇村的建设中来,能和家乡一同成长,心里觉得很幸福。
夏龙村党群服务中心这座集服务、教育、议事、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正是溱东镇“乡村振兴+美丽村庄”书记项目的缩影。近年来,溱东镇将村文明实践站打造成多功能综合平台,这里既是党员教育大学堂,定期开展党课学习、党性教育活动,提升党员思想觉悟和服务群众能力;也是道德法治大讲堂,通过举办道德模范事迹分享会、法律知识讲座等,提升村民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还是文化活动大礼堂,各类文艺演出、民俗活动在这里轮番上演,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更是村民议事大会堂,村民们围绕村庄发展、民生实事等畅所欲言,真正实现村民自治。
同时,溱东镇创新宣传方式,将阵地建设与理论政策宣传宣讲有机结合。“小喇叭”开讲发挥大作用,每天定时播放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农业技术等知识,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国家大事;“小板凳”倾听民心民意,党员干部、志愿者们带着小板凳,走进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现场答疑解惑、解决问题,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移风易俗,淳美乡风构筑和谐家园
“婚事简办,幸福不减!”在溱东镇移风易俗宣讲会上,“百姓名嘴”颜子辰用身边案例倡导新风。近年来,该镇以“破除高价彩礼”“抵制封建迷信”等专项行动为抓手,通过“线上+线下”立体宣传、志愿服务入户劝导、道德评议树典型等方式,推动乡风文明从“软引导”向“硬约束”转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推出的移风易俗视频《来给生活少个宴》,以幽默形式引发村民共鸣;常态化开展的“溱东好人”“新时代文明实践户”评选,则让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溱东镇围绕村村有特色、人人可参与的目标,紧扣“有人干”,拓展“干什么”,全面掀起文明创建新热潮。持续推进乡规民约建设,各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村情民意的乡规民约,涵盖环境卫生、邻里关系、尊老爱幼等各个方面,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使其成为村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该镇还定期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进行表扬和宣传,让文明之风吹进每个家庭。
红色赋能,“溱进号”领航新征程
溱东镇打造“溱进号”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文明建设,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4月9日上午,“溱小进”理论宣讲员沈佳正在给村民们做红色宣讲《回放·展望》。她说,“我将持续探索宣讲形式的创新,紧密贴合最新的理论政策,把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巧妙地融入群众日常生活,让文明的力量如春风化雨,润泽人心,助力整体乡风文明水平的提升。”
在“溱进号”党建品牌引领下,溱东镇组建了一支支由党员干部、志愿者、乡贤等组成的宣讲队伍,深入各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将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传递给广大村民。同时,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阵地,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科普宣传等,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村民文明素质。
该镇周黄村因纪念解放战争时期在村里壮烈牺牲的周如学、黄宝香两位革命烈士而得名,具有深厚的“红色底蕴”。该村传承红色基因、紧扣乡村振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汲取奋进力量、强化使命担当,狠抓人居环境整治,回应百姓所盼所愿,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整治环境,治污、拆破、出新,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周黄,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落到实处,转化为服务群众、振兴乡村的强大动力。如今的周黄村,白墙黛瓦、绿树成荫,红色文化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
溱东镇党委书记、镇长王袁表示,将始终坚持思想凝心,推动文明培育向“深”扎根,坚持阵地聚力,推动文明创建向“高”攀登,坚持文化铸魂,推动文明实践向“质”精进,持续擦亮全国文明镇名片,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溱东蔚然成风。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宋晓华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