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流产业生态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2025-04-17 16:48 我言新闻

【一线见闻】

“原先以为拿完地还要走很多的繁琐程序,没想到在园区服务专员的指导下,居然这么快就可以开工了,整个过程一点没有耽搁,这样的工作效率让我们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乐昆精密模具项目负责人一脸喜悦地说。总投资2亿元的乐昆精密模具项目是盐城高新区招引的项目,自去年10月份开工以来,高新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主动上门联系,对接服务,指导企业靠前准备材料,充分利用企业办理等待拿地的时间,进行“五证”手续的并联办理,极大地缩短了审批时间。

类似的故事也在建湖高新区上演。江苏益佳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因节能减排需求需要接通蒸汽管道,园区管委会联合相关部门,短时间内完成了管网改造,确保如期投用。“园区服务专班甚至比我们自己更清楚生产需求。”企业负责人感慨。

 

【现场评论】

园区是产业创新的“苗圃”,其营商环境既关乎企业生存的“温度”,更决定区域经济的“高度”。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园区营商环境优化不应是全市政策的简单“微缩版”,而需立足产业集聚特性,在精准性、专业性、协同性上做深文章。

传统营商环境优化多聚焦于审批提速、减税降费等单点突破,而园区则承载着更核心的使命——培育产业生态竞争力。这种竞争力的塑造,绝非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简单集聚,而是通过资源整合、协同创新、精准服务的多重驱动,将分散的政策工具编织成有机网络,让企业从“单打独斗”转向“共生共赢”。

资源整合的关键,在于打破要素流动的隐形壁垒。在园区内,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往往分散于不同主体之间,难以高效流动。这就要求园区成为一个精密的产业资源中枢,既要将碎片化的政策、资本、技术等要素重新编码,更要建立市场化配置的“筛选器”与“加速器”。这种整合不是强行捏合,而是遵循产业规律的资源重组,真正做到以要素“活水”激发产业活力。

协同创新则需要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网络。园区可以通过建设创新载体,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服务平台串联成创新共同体,进一步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形成技术标准统一、专利交叉授权的协同创新机制。当企业在技术研发中遭遇瓶颈时,园区内的技术共享平台能迅速调配各方资源,实现“一处攻关、多方支援”的创新效能。

精准服务是园区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抓手。园区要建立“网格化”管理和“企业吹哨园区报到”服务工作机制,落实专人帮办代办,做到全流程跟踪服务。做好上门走访、主动靠前服务,对企业的诉求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反馈,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以精准服务减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阻碍,使企业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生产经营和创新发展中。

园区营商环境的优化,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当“拼政策”转向“拼生态”,比拼的不仅是服务效率,更是对产业规律的深刻洞察与系统化组织能力。“企业的难题,就是改革的课题”,唯有将企业的“需求清单”转化为园区的“创新清单”,在破除壁垒中升级服务,在直面挑战中重塑生态,方能打造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产业创新高地。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孙欣

编辑:梁鹤龄 崔治国 王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