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限定”杠杆撬动文旅消费新蓝海
2025-04-09 21:26 我言新闻

在注重体验经济的当代社会,“限定”越来越成为一种商业魔法。无论是品牌联名款的“季节限定奶茶”,还是景区推出的“地标文创雪糕”,这种以时间、地域、数量为壁垒的稀缺性设计,不仅成功撬动消费者购买欲望,更在文旅融合大潮中,成为激活文化价值、促进消费的有力动能。

文旅产业与限定策略的深度融合,在于其对文化IP的创造性转化,文化资源是最具价值的“限定素材库”。天津人艺版经典话剧《雷雨》在盐城演出期间,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联合山红果咖啡(盐城)烘焙工厂推出的“与戏同款”咖啡,成为限定爆款。五款结合话剧《雷雨》设计的咖啡“周”“漪”“侍”“萍”“凤”,以及一款茶饮“冲”,赢得观众频频点赞。此类实践表明,“限定”与文旅的融合,实则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短暂盛宴”,在时空约束中放大文化叙事的感染力。

文旅产业与限定策略的深度融合,也体现在“限定”对消费链条的重构能力。文旅场景中的限定产品通常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作为“体验拼图”的一环,串联起住宿、餐饮、娱乐等消费场景。以“票根经济”为例,2025CFA中国之队·盐城国际足球邀请赛在盐举办期间,市文旅部门向各地球迷送上盐城专属福利。观众凭购票信息及身份证,可免门票游览中华麋鹿园、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等21个景区。这种以赛事流量为起点、以限定权益为纽带的模式,成功将观赛人群转化为复合型消费者,实现“流量-体验-消费”闭环。限定策略在此展现出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使文旅消费从单一触点走向生态化协同。

文旅产业与限定策略的深度融合,往往根植于对文化本真的深度挖掘。苏州博物馆推出“文徵明手植紫藤种子”限定礼盒,以五百年古树的文化基因赋予商品稀缺性。此类实践揭示出,“限定”与文旅融合的真正生命力,在于将文化资源的独特性转化为商业策略的稀缺性,让“限时”“限量”成为文化价值的放大器。

当“限定”遇见文旅,这不仅是消费转型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更是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化的创新路径。未来的文旅产业,或许会涌现更多如“节气限定非遗工坊”“遗址公园限时夜游”等跨界形态,但核心逻辑始终如一:以文化为魂、以“限定”为媒,在时空的裂隙中编织出既能触动心灵、又能创造价值的消费新图景。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苏新辉

图片:盐城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
编辑:梁鹤龄 李艳 马语涵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